初中美術教案9年級上:07課 幽默與智慧
一、教 材 分 析 《幽默與智慧》
漫畫是人們喜愛的繪畫形式,“幽默與智慧”高度體現它的特征。根據初三年級學生喜愛探究、喜好自主學習的特點,教材以展現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為呈現方式,力圖通過精選的漫畫圖例,全面展示漫畫的特征、形式及表現手法;《幽默與智慧》通過活動、學習提示、資料庫等內容的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和指導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通過學習,使學生不僅了解漫畫的知識和漫畫創作的方法,提高漫畫表現的技能,而且從中體驗和品味漫畫創作的樂趣,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豁達、幽默的健康品格,《幽默與智慧》以及從多個角度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并對社會、對人生進行積極的關注和思考。
圖例的選擇,盡可能地展示了漫畫的豐富的種類、廣泛的題材、巧妙的構思方法和多樣的藝術風格。
活動的設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安排了“猜一猜”、“談一談”、“續續看”、“聯想接力畫”等內容;從學生的學習規律出發,由相對簡單的“續續看”、“聯想接力畫”到單項的專題訓練,再到漫畫創作;從漫畫的創作規律及過程出發,活動設計強調思維的重要性,注重對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的培養;對活動的選擇不做硬性的規定,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可找到自己學習的空間,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幽默與智慧》
“學習提示”簡明扼要地概括了漫畫學習和表現的方法。
“評價建議”的設計仍從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角度出發,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融合,采用問卷和表格形式設計內容,使每一位學生,通過自我評價都可感覺到在本課學習中的收獲和提高,增強學習的信心,找出自己的不足。其中表格選項內容的設計,基本上展示了學習漫畫創作的過程與環節,體現了教科書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指導作用。學生的評價反饋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反思也會有一定幫助。
“資料庫”中的圖例“生活中的形象與漫畫人物的造型”比較,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解決漫畫表現中出現的技法困難。文字內容,除必要的名詞解釋外,還補充了相關的詞句,如:“相聲是立體的漫畫,漫畫是平面的相聲”等內容,為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延伸漫畫與其他藝術、漫畫與生活的聯系起引導作用。
“學習大空間”的內容,不僅注意到學習范圍的拓展和延伸,而且為對漫畫學習有興趣的學生提供了進一步學習的方法,還為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供了健康有益的形式。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對漫畫這一美術表現形式有較為系統的了解,能夠運用漫畫語言觀察、思考社會生活現象,能夠用漫畫較幽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
二、教 學 目 標
*品味漫畫的樂趣,了解漫畫的知識以及創作的方法,嘗試漫畫創作;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并引起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積極的關注和思考。
三、教 學 思 路
1. 教學題材
《新裝》運用了象征手法,通過當時的重大時事,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進入21世紀的嶄新面貌的歌頌,用以引導學生對社會的關注;《無題》和《新式學堂》運用了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幽默的想像;《令人著迷的書》選自德國漫畫家卜勞恩的叢書《父與子》,表現一對可愛的父子因一本書引發的小故事,巧妙的構思、生動的細節刻畫和幽默的人物造型反映了漫畫大師對生活的敏銳觀察和深刻理解;《魯迅》是一幅漫畫肖像,刻畫了大文豪構思文章時的神情,簡潔鮮明的造型讓人聯想到他那深刻而犀利的文筆;《武大郎開店》《百鬼斬盡 此精獨留》兩幅借助典故,對不良社會現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給大腦加油》《反向思維》給予我們關于思維能力培養的啟示;《戲改古詩》《畫白居易詩意》《出門證》《文明窗口》《無題》等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手法對社會現象給予諷刺。根據教學提示針對性地運用這些作品,幫助學生了解漫畫的學習方法和表現手段,從中學會觀察生活,風趣幽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