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9年級上:02課 我的居室
1. 教學內容的確定
篇首反映中學生生活的居室圖片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圖片,明確了本課教學主題和學習任務,在教學中可以運用于課題導入。
教材設置了制作居室模型的學習活動,并為此提供了相應的學生作業作為范式。參考圖片中顯示的樣式、材料等信息,利用紙盒和布、膠片等其他材料制作,難度適中,也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適當調整。
利用自制模型進行透視現象的觀察與透視規律的學習,延伸了活動一的教學內容。教材選用了丟勒為透視教科書所作的版畫,直觀地再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研究透視的情景,以此作為學習方法的參照,把透視知識的獲得提升到探究學習的層面,改變了以往枯燥單調的學習方式。其中,網格、膠片等簡單工具以及特殊的觀察方法,在幫助學生體會透視現象、理解立體與平面之間的轉換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過色彩運用于心理情緒的提示,引入活動三:居室設計創意與效果圖繪制。教材選用了《在阿爾的居室》進行啟發,其目的除色彩與用作空間處理的示范作用外,還在于啟示學生在設計中融入情感、表現個性。
2. 教學準備
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如紙盒、卡紙、彩紙、膠水、剪刀、尺子、彩筆、透明薄膜等,還應該指導學生關注居室布置的相關問題:諸如模型與家具的比例、對體積展開面的認識;較硬材質的折疊方法,平整、粘合和裝飾方法以及工具使用時的安全問題等等。
以小組為單位的分工合作,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實踐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同時使制作時間得到了保障。技能學習的過程至關重要,要仔細考慮每個環節,包括制作步驟、制作場地的布置。充分估計學生的制作水平以及可能的突發事件。
課堂討論能夠生動活潑,井然有序,一方面依靠教師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另一方面離不開深入細致的課前準備,包括討論題的設置、對應知識的熟悉以及相關內容的廣泛了解。
3. 教學策略
從欣賞家居圖片入手,抓住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愛好特點,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在欣賞評價的過程中針對自己居室布置的特點以及喜好展開討論,討論的內容包括家具擺放位置、尺寸比例等問題,教師及時做出提示,為制作模型做好準備。
在學生對居室布置建立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安排制作居室模型的活動。注意模型中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和空間位置的整體把握,如房間高度與面積的比例關系、家具的比例以及家具與房間的比例。教師對于裝飾的細節、色彩的整體把握注意引導,同時對制作過程中折壓、粘貼等制作技巧應給予必要指導,對一些技術指標有一定要求,例如“家具”邊線要求直挺,橫線、豎線務必垂直。
學生觀察居室模型的透視現象時,應選擇一定的角度,特別強調觀察垂直面和水平面的變化,注意相等尺寸的線和面在不同空間位置的變化。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應采取寬容的態度,不宜對學生的觀點過多評判,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開放的思維品質。引入丟勒版畫中描繪的研究透視現象的方法,為學生觀察研究提供參照。把利用網格觀察的結果與前面獲得的結論進行對照,形成實驗、探究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利用課件展示歸納、總結平行透視、成角透視的透視規律,讓學生從理論上理解透視現象,對透視規律在自己經驗習得的基礎上有更準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