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美術第1課:都市印象 教案
7、雅典衛城 雅典衛城座落在雅典城中心,建在一個陡峭的山崗上,僅西面有一通道盤旋而上。衛城中主要的建筑物共有三座:巴特農神廟(由于廟內供奉智慧女神雅典娜,也稱雅典娜神廟)、厄勒克西奧神廟(erechtheon,在衛城北面,廟內供奉海神波賽冬)和位于山門以南的一座小規模的勝利女神尼開廟。建筑物分布在山頂上一約280×130米的天然平臺上。衛城的中心是高達10米的雅典娜銅像,她是衛城最高的標志,遠從海上就能看見雅典娜的頭盔與長矛的尖頭(此像今已不復存在)。她英姿颯爽地兀立在衛城的西北方,氣勢分外壯觀,是整個衛城建筑群的中心。雅典衛城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無論是身處其間或者是從城下抬頭仰望,都可看到較完整的豐富的建筑藝術形象。 帕特農神廟位于衛城最高點,體量最大,造型莊重,其它建筑則處于陪襯地位。衛城南坡是平民的群眾活動中心,有露天劇場和敞廊。衛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譽為建筑群體組合藝術中的一個極為成功的實例,特別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為杰出。 8、帕特農神廟
帕特農神廟呈長方形,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周圍有46根大柱,立在三層基座上,是古希臘典型的“圍柱式”建筑。它形體剛毅、優美,各部比例勻稱,無論你是從哪一個角度看,它總是生機勃勃,總是具有一種強大的精神感染力,因此,有人稱它是純精神的創作。整座廟宇用貴重的白色大理石為材料,并以大量鍍金的青銅作裝飾。柱廊檐壁的平板上飾有浮雕,描繪神與巨人戰斗、人與怪物戰斗等場面,使神廟頻添了秀美與多姿。殿內供奉著雅典娜女神。帕特農神廟是希臘古典時期最完整的建筑形制,它作為紀念碑被聳立在衛城上,就象雅典衛城聳立在雅典城市中一樣顯得壯麗宏偉。5世紀時,神廟曾被改為基督教堂,后來土耳其人又用為清真寺。多年來,帕特農神廟遭受過炮火轟擊,又歷經風雨的襲擊,如今曾被稱作古代“雅典的王冠”的這座神廟,只剩下一座殘骸,但它還象埃及的金字塔一樣和我國的長城一樣,吸引著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游客。 9、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絹本、淡設色,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一級國寶,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的代表作,全圖分為“汴京郊野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碼頭”和“熱鬧的市區街道”三個段落,作者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筑和民生,以長卷形式,散點透視的構圖法,詳細地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教材上介紹的是《清明上河圖》后段部分的情景:“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游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張擇端在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