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美術第6課 城市藝術活動教案
城 市
月 份
文化節慶 中國大連1月至2月冰峪冰燈會農歷正月初二至初六大連煙花爆竹迎春會5月大連賞槐會7月大連國際啤酒節9月大連國際服裝節 日本京都2月梅花祭4月賞櫻5月葵祭7月祗園祭8月盂蘭盆會與大文字祭9月賞月10月時代祭11月賞楓奧地利維也納1至2月狂歡節、舞會季3月海頓節、維也納電影節4月普拉特之春5至6月維也納(藝術/音樂)節7至8月音樂節9月戲劇節11月舒伯特節、古玩展銷會
德國柏林2月柏林國際電影節3月國際旅游交流節7月爵士樂節9月柏林藝術節11月爵士樂聲中的柏林意大利威尼斯2至3月狂歡節6至9月比耶納勒節(威尼斯雙年節),包括世界最大的國際現代藝術展覽(奇數年份)、國際電影節、國際建筑藝術展、國際音樂節、國際戲劇節、國際舞蹈節等六個方面的藝術活動9月威尼斯賽船節10至11月歌劇季節10、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既有外來優秀文化的引進,也有自身文化的弘揚,是在上海歷史長河中逐漸發展形成的。其 “交融性”使它吸收了各地文化的精髓,豐富了自己;其“獨特性”使瀕江臨海的上海人“汲水之靈,受地之秀”,錘煉出生生不息的獨立奮斗精神,并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風格。如海上畫派、海派京劇、海派越劇、海派影視、滬劇,它們無不打上了海派文化的烙印。石庫門建筑、外灘歷史建筑風景線和隔江相望的小陸家嘴當代建筑群,被譽為“海派建筑”而飲譽全球。11、海上畫派簡稱“海派繪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流派,它崛起于19世紀中葉,以上海為活動中心,吸納并且引領著江、浙、皖乃至更大地區的藝術力量,畫家陣容浩大,繪畫風格紛繁,其得時代變革風氣之先的顯赫聲勢和深遠影響,均超過了此前所有地方畫派。海派繪畫上承明清傳統的余韻,下開20世紀中國畫的新格局,是中國近現代繪畫史的轉折點。其特點:在傳統基礎上能破格創新,流派自由,個性鮮明;重品學修養;和民間藝術有聯系,能達到雅俗共賞;善于借鑒吸收外來藝術;畫會興起,切磋成風。代表畫家有:趙之謙、虛谷、任頤、吳昌碩、黃賓虹。尚有任熊、蒲華、胡公壽、張熊、吳友如、程璋、吳慶云、任薰、錢慧安、沙馥、黃山壽、倪墨耕、趙子云、王一亭、馮超然、鄭午昌等。
12、上海文化名人上海是近代中國最有創造力的城市,也是我國現代文化事業的發祥地,中國新文化的許多重要事件都與上海相聯系。20世紀,包括魯迅、郭沫若、瞿秋白、茅盾、葉圣陶、夏衍、馮雪峰、鄒韜奮、巴金、沈尹默、丁玲等一代大師在內的許多文化名人給這座城市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構筑了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放射出光照千秋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