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活動 環境設計
學生探討中國辦公室應該是什么樣的?
以學生切身感受導入,活躍情緒,并暗示環境和人就像魚和水一樣,休戚相關。
教學設計(二)
設計思路
可以利用課本上的圖片加以分析,從課本給出的圖片出發,以辦公室設計和家居設計進行比較,讓學生推論出功能不同必然這兩處地方的形式就不同,辦公室家具和家庭選擇家具的不同,辦公環境體現企業文化,家庭裝飾體現主人愛好修養。讓學生深刻認識設計藝術是為生活創造的藝術。
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分組討論加強合作學習,更多的從別人那里獲取有用信息。
3.學會認識環境設計。
教學重點
1.設計形式是由用途決定的。
2.用環境設計的綜合因素評價身邊的器物和環境。
教學難點
什么是最合理,最美觀,又是符合生產制作要求的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課前了解班里情況,找幾位同學提供父母單位和自己家的照片,供課堂討論用。提問:家居布置和辦公室環境有什么不同?展開討論。
三、分析、討論、探究
環境形式和功能的關系,是功能決定形式,這一點學生容易理解,也能自己分析。
環境設計和材料技術的關系依靠教師給出的問題加以提示,引導學生根據書上圖片分析環境設計和材料技術的關系。可以以水立方為重點討論環境設計是否受材料技術的制約?古今中外不同材料的運用,形成了環境設計上怎樣不同的結果?
環境設計藝術形式空間的象征意義,重點講人民大會堂的設計,突出人民大會堂特殊的政治地位,體現集體智慧的豪邁建設,獨具匠心的天花板設計和內在含義。進行愛國主意教育。
環境設計和歷史文化的關系,用中西兩個典型建筑對比,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在天壇建筑群得到很好的體現,巴黎圣母院高大尖聳的空間,使在里面的人感到渺小、壓抑,從而產生對神的敬仰。
用日本辦公室的設計和微軟公司的辦公室設計引導學生探討怎樣的辦公室設計符合中國國情?
四、深入探討
1、討論李小龍街頭雕塑和香港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的關系,領會環境設計的人文精神。
2、環境藝術和人類的生命活動有沒有關系?人對環境的貪婪獲取對環境藝術有沒有影響?
五、課堂小結
總結本課知識點,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設計,大的如城市街道,小的如街燈餐具等等都是環境設計的內容,提高對設計藝術的認識和分析鑒賞能力。
教師組織同學展示這兩種環境的照片。
提問:家居布置和辦公室環境有什么不同?
出示課題。
組織討論以下問題:
1.環境是否和物質材料的發展有關?你能舉例說明嗎?
2.環境藝術還受哪些因素制約?舉例說明?
組織學生看書分組討論:應該從幾方面認識環境設計。
學生闡述討論結果后,教師總結,利用幻燈片說明,強化印象。
講解中啟發學生思路
環境藝術設計主要受四個因素影響:第一,功能;第二,材料;第三,空間象征;第四,歷史文化背景。
教師把握李小龍雕塑的功夫姿態造型,香港的特殊背景。進行愛國教育。
環境保護教育。
學生觀看并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學生通過分組討論,能很容易找了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第二個問題需要教師指導下全班討論完成。
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加深理解。
學生回答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和材料的支持,北京奧運會的兩個場館水立方和鳥巢不能按設計實現。環境設計受材料技術制約。
學生探討中國辦公室應該是什么樣的?
討論發言,加深對第三和第四知識點的認識。
以學生切身感受導入,活躍情緒,并暗示他們環境設計主要形式由功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