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9年級下:04課 小區
設置真實的設計用途,在平面圖上假設河流、湖泊或道路作為地形條件的限制,讓學生根據客觀條件進行設計,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也可以考慮以改變小區環境為題,通過調查繪制小區平面圖,通過討論對現有布局進行改變,設計規劃新的小區布局。
提示學生在作圖過程中運用幾何知識,諸如用圓規畫對稱圖形、等分圓周、中軸線的運用等等。規劃設計的教學范圖最好能夠呈現繪制過程。手繪掛圖運用剪貼方式,示范時逐步完成。也可以使用膠片分層演示。展示多種建筑、樹木、花園、汽車等俯視圖,幫助學生感受特殊角度的圖形,有利于對平面圖的認識和理解。規劃模型的重點應呈現規劃布局,房屋建筑的造型要簡化。先用泡沫塑料切出簡單的幾何體,再稍作挖切即可。
泡沫材料的切割最好使用加熱的鋼絲,不僅切割效果好,而且比工具刀安全。切割臺的制作需要一個木架、一根鋼絲和一臺自耦變壓器,可以請物理老師協助解決。
材料的選用可根據當地的條件和代表當地特色的材質進行制作,就地取材,選用當地最常見的高粱梗、樹枝、石頭等進行制作。
在教學組織上可以采用認識小區——設想小區——設計小區——制作模型的構思進行。學習活動還可以采用設計大賽的形式展開,給小區設立一個主題,既有利于學生抓住小區的設計主旨,又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熱情,使其積極地投入其中。
[教案]周文萍老師的教案
課目 第4課小區 年級 9年級下冊
執教 周文萍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第一課時)
一、設置教學情境
設問的形式進入教學情境, “介紹你居住的小區, 它有什么特點?還應增添什么?理想的小區模式是怎樣的?”引導學生進入關注環境、了解社會的學習狀態。
課件展示幾幅小區的照片
二、分析、探討,切入主題
1.介紹小區,了解小區的功能。
由學生介紹自己居住的小區具有什么樣的環境,有什么服務設施,如商店、醫院、游樂休息場所等,在自然、地理、經濟方面的特點。
2.畫出你家周圍的小區平面圖。
設問:你希望居住的小區模式是怎樣的?(學生
討論 )
媒體展示小區平面圖畫面,動畫演示小區的各個服務設施,它們的空間位置。
三、認識小區的特色及規劃
1.以討淪的小區理想模式引導學生找出小區的特色:居住環境、交通、小區設施、綠化等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學習的場所。如《深圳華僑城生活小區》。
2.小區的規劃理念:注重人文素質,以人為本的設計是小區規劃的重點。
3.關注細節:衛生設施(垃圾箱)、小區健身設備、休息場地(坐椅)、指示牌等。
展示不同類型、風格的小
區影片和圖片,有不同地
域、不同時期、不同人文
素質的小區。(自拍的現
代小區圖片 )
四、考察、實踐
1.就分析的小區特色、人文景觀為小區命名。使學生對于整體的小區規劃有直觀上的把握。利用小區中有特色的景觀進行命名,如晚楓小區、將軍巖小區等。
2.布置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社會調查,了解現代小區的規劃和擬定小區布局的設計方案。
(第二課時)
一、情境的導入,組織教學
引入上節課課題:經過社會考察后,未來的小區會是什么樣呢? (以設計大賽的形式組織學生展開辯論,闡述各個小組的考察結果及對未來小區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