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案例評比——文字校對;
師:“替換”工具還為我們提供了非常高級的功能,同學們看課本79頁“日積月累”。(出示范例)這就是利用“替換”的高級功能來完成的,我們一起來試試吧,打開提高任務四(利用“替換”工具將這首歌詞中所有的“我”修改為:小三號、楷體、加粗、紅色、七彩霓虹。),可以參考學習資料來完成。(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時間問題,中斷學生操作)
師:由于時間關系,同學們不能在課堂內完成本項任務,請同學們利用以后的課參照學習資料再進行操作。
設計意圖:出示“替換”的高級功能的一個范例,讓學生感知“替換”工具的強大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操作比較復雜,特印發了范例的操作步驟。此任務是本課的拓展任務,也屬于機動任務,因此可由學生課后去學習掌握。
師:錯別字的出現,小而言之,表明了個人文化素質不高,影響了個人形象;大而言之,影響文字的嚴肅性,有損國家形象。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錯別字帶來的危害,從現在開始規范自己的書寫習慣,共同努力,消滅錯別字。
設計意圖:課堂小結與導入部分呼應,再次教育學生認識錯別字的危害性,要求學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規范自己的書寫習慣。
三、教學反思
預設與生成,對于我們現在廣大的教師來說應該已經不陌生了。但是它仍然是一個值得我們大家去關注的問題。在這次的評比活動中,相信每位參賽老師都是高度重視,精心預設的。我也一樣,花很多時間去預設教學環節,進行了多次的試教,希望最后出來的教學設計能考慮到課堂中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能關注到全體學生,關注到各項細節。但事與愿違,本課的預設和課堂的生成沒能掌控、處理好,也許是由于平時信息技術的公開課比較少,省級課堂教學評比的場面使得上課時太緊張,致使有些環節處理得不合理。也有些環節由于交待不清楚,導致學生、聽課老師沒能理解我的設計意圖。下面就不足的方面反思如下:
1.課前的相聲由于時間關系沒能全部播放,使學生、聽課老師意猶未盡。其實在播放之前我作了交待,看到哪算哪。可能是在課前,部分聽課老師沒注意我作的說明,因此理解上有問題。而且這段相聲的內容與本課是沒直接關系,只作為調節課前氣氛而用。
2.導入部分時間太多,原因有二:一是安排了小組學習情況評分表,如何評分需要進行說明,同時想利用此評分表進行小組的互評卻出現了一點意外:一生回答正確的情況下,讓其他小組的同學評價,但出現了相反的聲音,教師只能自圓其說了;二是在課堂中想體現師生互動效果,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但教師的無效問題太多,語言的細節不夠注意,導致浪費了很多時間。
3.課堂中兩首歌的播放沒達到預期的效果。選擇歌詞作為學生任務的素材,考慮到學生對歌曲應該比較感興趣,同時又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能合情合理地播放歌曲,活躍課堂氣氛。但由于是大教室,生怕一些雜音的影響,把音量調得過高,而且利用了播放器進行播放后,沒將大屏幕切換到學生操作上,使聽課老師比較反感,教學效果也是適得其反。
4.兩張評價表沒能真正的用起來。各小組組長沒能真正的負責起做好小組學習情況表的填寫,剛開始在教師的明確要求下組長進行了記錄,而到了課堂中后期發現各組長都忘了這事。再是由于課堂教學時間安排的不合理,使得課堂小結前應對兩張評價表進行反饋的時間沒有了,不僅浪費了這兩張評價表,同時也使得學生任務的反饋沒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