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程序與程序設計》教學設計
熟悉常用函數學生練習組織學生練習,并明確正確答案。任務四:練習與提高:補充下列程序的運行結果:p41.思考2,3。
學會知識的應用課堂小結教師小結:我們要會根據程序的順序結構補充程序。
思考問題
形成知識3.教學評價:評價標準:完成基本任務80%為及格,完成全部任務100%為良好,在擴展上能有所創新為優秀。課堂評價表:學生完成如下實踐并填寫課堂自評。實踐內容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評價技能掌握情感態度任務一分組體驗程序的運行結果。(1)a=3a=a+1b=ab=b+1print a,b 結果:4,5(2) a=a+1a=3b=ab=b+1print a,b 結果:3,4(3) a=3b=aa=a+1b=b+1 print a,b 結果:4,4(4) b=b+1a=3a=a+1b=aprint a,b 結果:4,4任務二學生體驗正確和錯誤語句格式的輸入:(1) private sub form_click()inputbox(“輸入圓的半徑“),”半徑“print “圓的半徑“; rcircle(2500,2500),rpi=3.14s=pi*r*rprint “圓的面積“;send sub (2) private sub form_click()inputboxprint “圓的半徑“; rcircle(2500,2500),rpi=3.14s=pi*r*rprint “圓的面積“; send sub任務三寫出式子的結果:abs(-9)+sqr(9)+int(9.9)+int(-9.9)+9mod3+9/3任務四補充下列程序的運行結果:p41.思考2,3。4、教學資源:教師網絡,投影儀。六、教學反思:本節通過學生對程序執行的多次體驗,讓學生充分體現什么是順序結構,實踐才能出真知!
第5節《分支結構》教學設計一、學習者分析 本節是在學習了程序的順序結構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對程序結構有一定認識,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學習,學生可以上一種臺階。但是怎樣表達實際問題的“條件”以及相應的選擇是本節的一個難點。二、教材內容分析1、本節的主要內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節是本章又一個基礎,是經常使用的語句和程序結構之一,所以必須熟練掌握。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分支語句的流程圖,分支語句的執行過程以及條件語句的格式。難點:分支語句的應用以及分支語句的格式。3、課時安排:一課時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分支程序的結構,流程以及作用。(2)知道條件語句的作用,初步掌握分支語句的格式。(3)理解程序的分支結構。2.過程與方法(1)通過簡單游戲程序的運行和流程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考邏輯分析能力。(2)通過運行程序、分析程序、體驗程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體驗程序,分析程序和修改程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創新精神。四、教學理念和方法 本節是本章的又一個重點難點,分支的應用在程序設計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為此,必須熟練掌握,故采用情景設置,講練結合,任務驅動等多種立體方式呈現。運用教師主導,學生主動,親身體驗,總結思考提高的教學策略。五、教學過程設計1、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分支選擇的概念,通過“密碼游戲”的運行、分析來說明,然后反復體會、修改程序對分支語句的執行順序、語句格式不斷加深理解。2、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教師通過日常生活的例子如:人生的十字路口的選擇,玩游戲的攻略選擇進行引入。學生思考引起學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