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處理中的常用操作
1、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海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文字處理中的常用操作》的教學內容。它是一個基礎性章節,是word的入門篇章,它對學生的興趣影響直接影響其它小節的學習,基于這種重要性,我著重在本節中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了解word的工作環境以此來鋪設學生以后的學習。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打字練習后進行的,學生如今具備最基本的文字處理能力——打字。2、 教學目標: 本節課內容相對瑣碎,針對這一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word的功能,掌握它的啟動方法和退出方法。 (2)、感性認識word的窗口基本組成部分。 (3)、通過實例學會word文字輸入,掌握文檔的保存和關閉操作。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習慣和主動學習的能力。
3、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啟動word 并輸入文字。 使用格式工具欄處理文字的字體、字號、顏色等。 使用常用工具欄復制、剪切、粘貼文字。 難點: 文檔的保存 作業的上交
4、 教學方法: (1)講解示范法: 講解示范是最基本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講解示范,給學生以系統連貫的知識,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文字處理中的常用操作 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
5、 教學媒體:計算機機房
6、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利用局域網廣播兩篇不同的例文(一個是沒加任何修飾的,一個是已修飾好的)
師:請同學們在欣賞過這兩篇例文后,加以比較,你覺得哪一篇例文來得賞心悅目些?
生:當然是已修飾好的例文來得好看些。
師:那你們想不想也做出這樣漂亮的文檔呢?
生:想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文字處理中的常用操作,我們今天要完成四項任務:(用紅色字在屏幕上顯示出來)。
a) 文字編輯和保存 b) 字體和顏色 c) 段落格式 d) 剪切、復制和粘貼
(2)、自學教材,自主探索 在所有的學生打開word的基礎上,我出示word的窗口,讓學生找出他們之間有哪些窗口組成。我讓學生了解這些額外的工具按鈕叫什么,學生通過自學,并根據字面意思可以得出word添加的工具,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自己的自學探究得出了認知規律,這種認知不是教師加強的,所以知識的價值也得以提升。明確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
(3)、在學生輸入文字后修改,讓學生學會怎樣使用“方向”鍵、“delete”鍵。
1) 教師示范操作:給學生演示如何在文檔中操作。
2)學生輸入內容,師巡視指導。
(4)、自學保存、退出。 保存、退出的方法也可以借鑒,可以參考課本,或向老師、同學請教。 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又使那些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別人的幫助下也能完成任務。
(5)、更改字體和顏色
(6)、段落格式
(7)、剪切、復制和粘貼
(8)、歸納總結
師:這一節課,我們主要針對word中的基本問題進行簡單的講解和文字的輸入,通過實際操作,使我們對word文檔的功能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熟悉了word文檔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