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程度設計初步
內容
課 程
1
2
3
4
5
6
7
8計算機語言及其發展歷程a變量的概念a流程圖的概念b流程圖的表示方法b順序結構程序設計的概念abcccc分支結構程序設計的概念abccc循環結構程序設計的概念abbb用計算機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b查找算法的基本概念b漢字編碼的基本知識a漢字輸入法的流程b冒泡法排序基本概念b算法過程模擬b2.技能性目標
內容
課 程
1
2
3
4
5
6
7
8流程圖畫法aabbccc順序結構流程圖aabbcc分支結構流程圖aabbc循環結構流程圖abbc
第1節 程序設計入門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計算機語言及其發展歷程2、初步了解二進制(機器語言)、匯編語言(低級語言)、高級語言等概念3、初步了解變量概念技能目標:會用計算機分析及處理日常問題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用計算機處理問題的過程教學難點:如何理解用數學模型表示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三、環境與素材1、三只瓶子或燒杯,碘酒和酒精(或其他兩種不同顏色的液體)2、流程圖(電子文稿、掛圖或小黑板),用以顯示教材中相關圖例3、用來演示變量的盒子或模型4、多媒體網絡教室四、教學過程建議課時:2課時。對于絕大多數第一次接觸計算機語言的同學來說,計算機語言無疑是非常神秘的。這種神秘感從積極意義上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知的欲望,但同時也有可能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通俗易懂的講解和形象生動的舉例,逐步消除學生對計算機語言的這種神秘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求欲望。對于二進制,大多數學生可能都是陌生的。本課只要求學生對二進制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不要求掌握。教師可以通過摩爾斯電碼、海上旗語等進行比喻,進而加深學生對二進制的理解。本課中提供的知識鏈接只是用于加深學生對二進制的認識,也是不要求學生掌握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入二進制與十進制轉換等內容對學生加以適當訓練,但這些也只能是點到為止。對于匯編語言,雖然說比機器語言容易理解和記憶,但對學生來說也是很難的東西。本課中提供的實例也只是拋磚引玉的作用,把它作為引出高級語言的一個過渡。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匯編語言與高級語言的特點加以適當介紹。高級語言是現在程序開發廣泛采用的語言,由于它接近人的自然語言,所以比較容易學習。要向學生交代:我們以后要學習的計算機程序設計所涉及的就是高級語言。高級語言的種類很多,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特點。現在常用的高級語言basic語言、pascal語言、c語言等,現在已經發展出面向對象的高級語言,如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等。這些教師可以有選擇地向學生作簡單介紹,但不可過多、過細,過多或過詳細的介紹會使學生覺得計算機語言高不可攀,加重學生畏難情緒。課本也只是通過一個最簡單的basic程序對高級語言提供了一個范例。“用計算機處理問題的過程”一小節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教師課堂上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何實現瓶中兩種不同液體的交換?再進而把問題轉換成計算機問題——如何實現兩個變量的交換。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在理解上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講清楚一點,就是“計算機中的變量與實際生活中的容器的區別”——容器中如果已經裝了東西就不能再裝其他東西了,只有把里面的東西倒出來才能再裝其他東西;而計算機的變量可以反復賦值,新的一次賦值后,原有的數據就被替換掉了。另一方面,把一個變量的值賦給另一個變量,這個變量中的值依然是不變的。這一概念與學生日常生活中通常的理解是不同的,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有困難,本課中適當加以說明,但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反復強調,才能使學生加深理解,真正掌握。用數學模型模擬現實生活中的過程,是教材中反復要用到的教學手段,也是學生日后在編程時非常重要的環節。本課雖然只是一個開始,只提供一個范例,但是對學生建立正確的編程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個問題也是教師在本節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用流程圖表示出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本章中一貫的教學內容,意在培養學生養成分析問題的習慣。有關流程圖的表示方法將在第二節中詳細分析,本課只是要學生理解在程序設計過程中有這樣一個環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但對其具體內容不必詳細分析。五、練習實施建議課文中的練習1最好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加深理解。可以先用文字描述把交換過程的步驟寫下來,再進行抽象,模仿課文中的寫法轉化成數學模型。練習2寫流程圖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流程圖進行練習,但不作要求。·練習答案:1、交換的基本過程:數學模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