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程度設計初步
第5節 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循環結構程序設計的概念技能目標:1、學會對循環事件進行分析,并用循環結構對事件加以描述2、學會畫循環結構流程圖二、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循環結構程序設計及畫流程圖教學難點:循環與分支結構相結合的程序設計三、環境與素材1、能夠上因特網的多媒體網絡教室2、相關圖例(掛圖或板書)四、教學過程建議課時:2課時。本課從生產中、自然界的循環事件入手,讓學生理解:循環事件在人們的生產、生活及自然界都是廣泛存在的現象。然后,例舉了一個學生大多數都熟悉的數學問題,分析用計算機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講到這里,也許有學生會說:計算機只會用死辦法來計算結果,沒有人聰明。教師需要向學生說明的是:計算機相對于人腦來說,它的最大優勢是在于它的運算速度。一個人要用幾年時間來處理的數據量,計算機只用幾秒鐘就可以完成了。另外,計算機程序是在人的控制下運行的,計算機的運行效率取決于人在編程時的方案。上述程序也可以用較簡便的方法來解決,只要對程序進行適當的修改就能實現了。下面是修改后的程序片段:課文中的“開動腦筋”及練習,主要都是圍繞這一例題展開的,只要以上述程序作部分修改就可以了。要讓學生有足夠的練習時間,把課文中的練習完成,以加深對循環程序的理解。循環結構程序設計關鍵點是循環變量和循環條件,要幫助學生分析哪個條件作為循環條件,循環變量如何設定;對程序運行時實際循環次數加以分析;如何避免出現死循環。練習1、2學生參照教材范例一般可以完成。練習3難度較大,它需要把循環結構與分支結構程序結合起來才能完成,另外對于循環變量的指定也有一定的難度。練習參考答案:《開動腦筋》 流程圖:(奇數和)說明:如果是偶數的和,則i的初值應為2。basic源程序:s=0 : i = 1for i=1 to 100 step 2s=s+inext iprint “s=”,send練習1、流程圖:源程序:s=1for i=1 to 10s=s*inext iprint “s=”,send練習2:循環變量終值改為9就可以了。練習3:流程圖:basic源程序:rem 猜0-9之間的隨機數ramdomize timer ;用時間作為隨機數參數i=0 ;設置循環條件,即當沒有猜中時i始終是0do while i=0 input “請輸入你猜的數字(0-9)”; x if x=r then print “你猜對了!” i=1 ;改變循環結束條件,使循環結束 else if x>r then print “大了” else print “小了” end if end ifloop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