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文檔設計──報頭的設計》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第一階段,先進行報頭作品展示,讓學生觀察討論,在討論中發現報頭的要素,同時對報頭設計進行評價,為學生根據評價標準制作精美的電子小報報頭部分做準備。第二階段,動手試一試,讓學生對給出的報頭進行美化,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總結制作精美報頭的方法,通過展示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三階段,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制作過程中對象移動排列變亂的問題,引出“組合對象”知識點的探究學習,學生通過小組活動研究“組合對象的方法”,最后由老師總結出“組合對象的方法”。第四階段,作品制作與實踐,回歸單元活動,為自己選定的題目設計報頭。
本節課的設計,教師扮演指導者的角色,教師通過問題和活動引導學生,學生通過試探、討論和自主學習等活動,了解報刊報頭的各個要素,總結制作電子報刊報頭的方法,通過實踐,學會制作報刊報頭,在制作過程中探究圖形的組合與取消組合的操作。
【對象分析】
學生有較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他們對小組活動的形式比較熟悉,也能積極的參與其中,有集體榮譽感,表現力強,也很樂于表現自己,學生很適應小組活動的形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依賴性強,遇到問題時通常會急于向老師問詢答案,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弱。在解決問題方面,學生遇到同類問題的時候,知識遷移的能力較弱。針對上面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反思總結,這些都是迫切需要的。
在知識準備方面,學生經過前面課程的學習,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技能:藝術字、文本框的制作、圖形的插入。但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沒有真正地把學科知識和所掌握的基本技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華師大版教材的第三單元第二節報頭與版面的設計的一部分,在這個單元中,學生要學會學習活動計劃的制定,掌握文字處理軟件的一些常用功能,利用文字處理軟件制作電子板報。這個單元將電子檔案設計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電子板報的策劃,第二個部分是報頭與版面的設計,第三個部分是內容的修飾和編輯。在本節課以前,掌握了文字處理軟件的一些基本技巧,包括文本框、藝術字、自選圖形、剪貼畫的制作方法,學生已經制定了初步的活動計劃,策劃好了小報的布局,這節課主要讓學生學會設計報頭,并制作報頭。
【策略與方法】
本節課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在教學方法上以問題教學和活動教學為主,同時采用自主探究、師生互動、小組協作、主體歸納等教學方法,依據“建構主義理論”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到小報報頭的要素以及小報報頭的制作技巧,并逐步理解小報報頭制作的方法。
【教學資源】
多媒體網絡教室準備,課件準備。
【教學流程】
本次教學的流程可歸納為個步驟:資源整合(課前)→了解報頭的作用及報頭的要素→評價報頭→知識點回顧→美化報頭實踐→作品展示、點評→組合對象知識點學習→學生實踐:設計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