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信息技術全冊教案
是處理圖像的一個重要方面,包括對圖像的亮度、對比度、飽和度等參數設置進行調整,以達到各種所需的效果,如明亮與暗淡、鮮艷與柔和等。本課通過幾個處理照片的活動,介紹了如何處理圖像色彩。對于色調、色階、對比度、飽和度等概念,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觀察、分析、思考,結合活動任務體會理解。 本課建議課時1課時。 1.亮度/對比度調整 利用亮度/對比度可以簡單調節圖像的色調范圍。學生打開“亮度/對比度”對話框,拖動對話框中三角形滑塊,調整亮度對比度:向左拖動,圖像亮度和對比度降低、向右拖動時,則亮度和對比度增加。在調整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像的變化,體會調整亮度/對比度的作用。 2.色階調整 色階圖根據圖像中每個亮度值(0~255)處的像素點的多少進行區分。右面的白色三角滑塊控制圖像的深色部分,左面的黑色三角滑塊控制圖像的淺色部分,中間灰色三角滑塊控制圖像的中間色。 移動滑塊可以使通道中(被選通道)最暗和最亮的像素分別轉變為黑色和白色,以調整圖像的色調范圍——因此可以利用它調整圖像的對比度:靠左的滑塊用來調整圖像中暗部的對比度,右邊的白色三角用來調整圖像中暗部的對比度。左邊的黑色滑塊向右移,圖像顏色變深,對比變弱(右邊的白色滑塊向左移,圖像顏色變淺,對比也會變弱)。兩個滑塊各自處于色階圖兩端則表示高光和暗部。 中間的灰色三角滑塊,它控制著gamma值,而gamma值又是衡量圖像中間調的對比度。改變gamma值可改變圖像中間調的亮度值,但不會對暗部和亮部有太大影響。將灰色三角滑塊向右稍動,可以使中間調變暗,向右稍動可使中間調變亮。 教師指導學生嘗試調整并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拖動滑塊的位置、程度、數值與圖像效果變化的聯系,它們是怎樣對應的。 3.曲線調整圖像色調 學生通過在曲線對話框中改變曲線,來調整圖像的色調。 (1)曲線右上角的端點向左移動,增加圖像亮部的對比度,并使圖像變亮(端點向下移動,所得結果相反)。曲線左下角的端點向右移動,增加圖像暗部的對比度,使圖像變暗(端點向上移動,所得結果相反)。 (2)利用“調節點”控制對角線的中間部分(用鼠標在曲線上單擊,就可以增加節點)。曲線斜度就是它的灰度系數,如果在曲線的中點處添加一個調節點,并向上移動,會使圖像變亮。向下移動這個調節點,就會使圖像變暗(實際是調整曲線的灰度系數值,這和色階對話框中灰色三角形向右拖動降低灰度色階,向左拖動提高灰度色階一樣)。另外,也可以通過input和output的數值框控制, (3)如果想調整圖像的中間調,并且不希望調節時影響圖像亮部和暗部的效果,得先用鼠標在曲線的1/4和3/4處增加調節點,然后對中間調進行調整。 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曲線的功能十分強大,應在不斷的實踐中去領會,才能懂得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快速、準確地利用色調曲線的功能來調整圖像的亮度和對比度等效果。 4.關于知識鏈接 繪畫、圖像都離不開顏色,所有的圖案都是由基本形狀和顏色組成,顏色是圖像處理的一個重要部分,顏色的原理是美術的基礎。本課知識鏈接便介紹了三基色與三原色。 該部分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