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信息技術教案第五章 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p=100
r=.12
n=0
while p<200
p=p*(1+r)
n=n+1
wend
print n; "years","p=";p
end
例2 (p152例7.6) : 給出兩個正整數,求它們的最大公約數。
算法:(輾轉相除法)
(1)、以大數m作被除數,小的數n作為除數,相除后余數為r。
(2)、如果r=0,則n就是最大公約數。否則將n=>m, r=>n, 重復(1)。
程序及框圖 :
input "m,n=";m,n
r=m mod n
while r < >0
m=n
n=r
r= m mod n
wend
print "最大公約數為:",n
end
例3 (p153例7.7):給一個整數n(>2),判別它是否素數(質數)。
算法:判別n是否素數,只要將n被1~(n-1)各數輪流作除數除,若都不被整除,則為素數。
若n不是素數,則n=n1*n2,而n1和n2中必然有一個大于或等于n的開方根,另一個小于或等于n的開方根。
即若n是非素數,則必然有一個因子小于或等于n開方根。
程序及框圖:
input "n="; n
k=int(sqr(n))
i=2
flag=0
while i<=k and flag=0
if n mod i=0 then flag=1 else i=i+1
wend
if flag=0 then
print n;"是素數!"
else
print n;"不是素數!"
end if
end
教學后記:
第三節 大浪淘沙----do---loop語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條件循環語句的結構
2.掌握條件循環語句執行過程
3. 知道條件循環語句編程過程
4.掌握條件循環的格式及執行過程。
能力目標:能夠能讀懂條件循環程序并編寫簡單的條件循環程序。
情感目標:讓學生了解要想做成一件事,應具備一定的條件。
教學重點:條件循環的格式,執行過程。
教學難點:循環執行的條件,重復循環的操作。
教學方法:
提問法
學生討論交流法
訓練反饋法
練習鞏固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求1+2+3+……+100的方法(計數循環)
二、引入新課
求1+2+3+……到和大于1000為止,怎樣求?叫學生思考,討論。通過前面已學習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較為困難,于是引出新知——條件循環,它就可完成此題。
格式:
do while 條件
語句組(循環體)
loop
功能 :
當條件成立(即為真)時,執行do和loop之間的語句組(即循環體);否則終止循環,轉到loop語句的下一句執行。
流程圖
例題一
統計某班某科考試成績平均分
s=0
r=0
input x
do while x>=0
s=s+x
r=r+1
input x
loop
print s/r
例題二
求從1開始的自然數相加直到和大于1000為止。
s=0
x=1
do while s<=1000
s=s+x
x=x+1
loop
print “s=”;s
end
練習一
求在等式3□x8256=□3x6528里□中的最小值。
x=1
do wh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