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八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第七單元 協奏曲品茗
英臺。
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并肩兩無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
樓臺。
樓臺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歷盡磨難真情在,
天長地久不分開。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
于悲劇的結局,因為我們都憧憬未來美好生活。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
向遠天,去尋找真正屬于他們幸福,而給人間留下了無限地遐想。
六、總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
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是那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這部絢麗多彩,抒情動人并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交響樂作品,在民族化、群眾化方面作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與成功的嘗試,被成為我們自己的交響樂。如今,這首《梁祝》成為飛進世界音樂之林,活躍在國際樂壇上的“彩蝶”了。
欣賞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片段)
一、介紹作者(播放教學光盤)
肖邦:偉大的波蘭音樂家。年少成名,后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chuàng)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fā)自己的思鄉(xiāng)情、亡國恨。其一生不離鋼琴,被稱為“鋼琴詩人”。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他臨終囑附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二、樂章介紹:共3個樂章:
1.莊嚴的快板,e小調。形式是追隨莫扎特確立的古典協奏曲形式,先由管弦樂合奏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由弦樂以e大調奏出。鋼琴出現后,極盡技巧化而華麗地表現這兩個主題,然后以管弦樂合奏結束呈示部。發(fā)展部為c大調,鋼琴從處理第一主題后半段始,此后諸主題在多種轉調中發(fā)展。再現部調子改為g大調,最后以鋼琴燦爛技巧發(fā)揮的激動達到高潮。
2.浪漫曲,甚緩板,e大調,有夜曲風格。主題如歌性格,由兩部分構成。其后半段以b大調開始,間奏后進入激動的中段,以強音出現升c小調略呈灰暗的新主題。此主題奏完后以升g大調回到仍裝飾得很復雜的主題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階與琶音三連音輕快的動態(tài)裝飾,然后像煙霧消失般結束。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調。鋼琴諧謔地誘導出第一主題,產生妙趣橫生的反復進行,插入的方式極有莫扎特的魅力,結尾是華麗的尾奏,以鋼琴奏三連高音階性樂流結束。
三、欣賞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片段)
第三課時
一、介紹格里埃爾
格里埃爾(1875-1956),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代表作:《聲樂協奏曲》、《第四弦樂四重奏》、舞劇《青銅戰(zhàn)士》、《大提琴協奏曲》。
格里埃爾的作品很久不見上演了,我們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對于上世紀五十年代聽古典音樂的人來說,聽到這個名字很親切。因為那時廣播電臺經常播放他的作品。
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格里埃爾已經以俄羅斯古典樂派繼承者的面貌聞名于世。他先后擔任了基輔音樂學院教授和院長、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之職。他的作品旋 律優(yōu)美如歌,氣息寬廣悠長,感情真摯動人,富有高加索山的迷人氣質,常常體現出俄羅斯傳奇勇士和莊嚴的史詩形象。作品多次獲俄國的音樂最高榮譽——格林卡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