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八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第四單元 民樂奇葩
湘版八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課題
第四單元 民樂奇葩
計劃課時
2
教
學
內
容
分
析
感受與鑒賞少數民族常用樂器所演奏的優美音樂,培養學生理解、尊重、熱愛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觀、價值觀,是重要的音樂教學內容。
本單元介紹的棋手樂曲分別有哈薩克族、蒙古族、藏族、壯族、彝族、苗族最常用的樂器演奏,都很有代表性、典型性。
教
學
目
標
1. 熱愛祖國的少數民族音樂藝術,能專注地聽賞音樂。
2. 能分辨七件少數民族樂器的音色,并知道哪件樂器屬于哪個少數民族。
3. 能分辨這些樂器所屬的類別,如哪件樂器是彈撥樂器,哪件是吹奏樂器,哪件是拉弦樂器。
教
學
重
難
點
重點
引導學生探究這些樂器與其民族的生活、地理環境和文化的密切聯系。
難點
引導學生探究這些樂器與其民族的生活、地理環境和文化的密切聯系。
教具
學具
準備
配套多媒體課件
教學
設計
思路
(含教
法設
計、
學法
指導)
本單元提供的信息量,從音響時間上看比較少,七首樂曲僅二十三分三十秒,但從民族學、樂器學方面看,信息量較大:一要介紹七個少數民族的簡要歷史、生活地域、民俗特點;二藥介紹七個民族的音樂概況;三要介紹七件樂器的特色。所以,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可先以師生自由交談,教師及時提示、補充的形式,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額五十六個民族,然后引入到少數民族音樂特色的分辨,最后選聽三首教材中的器樂曲。
第二課時聽賞的幾首樂曲,課選擇一至兩首讓學生即興舞蹈。教師則應深入學生當中,隨時作必要的示范和引導。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
教學
二、導入
新課
三、新課
教學
四、討論探究
五、總結
播放歌曲《愛我中華》
1. 導語:同學們,中國式
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的人民,都相親相愛,愛我中華!
2. 游戲競賽
(1) 看郵票,認民族
(2) 看圖片,認民族樂器
(東不拉—哈薩克族;馬頭琴—蒙古族;扎木聶—藏族;馬骨胡—廣西壯族。)
3.提出問題
剛才,同學們分別為這些民族選擇了相應的樂器。為什么你們覺得這件樂器就屬于這個民族呢?這些民族樂器跟這個民族的什么方面有密切聯系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些少數民族自己特有的樂器。讓我們在民族音樂的海洋里摘取幾多民樂奇葩吧!(出示課題《民樂奇葩》)
(一)哈薩克族—東不拉
1.相關文化介紹
2.認識東不拉:哈薩克族最流行的民間彈弦樂器,可用于獨奏、合奏和彈唱。
3.參與表現
欣賞《白駱駝》(描寫白駱駝在草原上盡情奔跑,歌唱的活潑愉快的形象)
(二)蒙古族—馬頭琴
1.相關文化介紹
2.認識馬頭琴:蒙古族最常見的民間拉弦樂器。
3.參與表現
欣賞《黃驃馬》(歌頌內蒙古達草原的遼闊、美麗,表現蒙古族人民對大草原、對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
(三)藏族—扎木聶
1.相關文化介紹
2.認識扎木聶:扎木聶意即藏語“美好的聲音”,是藏族最有特色的彈弦樂器。
3.參與表現(音樂形象前部分有點朦朧,后部分卻栩栩如生,是一首久聽不厭的優秀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