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其次,從血緣關系上看,臺灣省的居民中,漢族約占97%,主要來自祖國大陸的廣東、福建。即使是中國臺灣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們的根也在大陸。據專家考證,中國臺灣高山族是我國古代於越族(簡稱越人)的一支,他們的根在中國大陸浙江、紹興一帶。約在40xx年前,紹興一帶的部分越人因某種變故,乘船渡海,遷人中國臺灣繁衍生息,成為中國臺灣最早居民。今天中國臺灣高山族的許多風俗習慣,原始的宗教崇拜,與古越人極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斷發紋身的習俗,都崇拜島神,以鳥為圖騰。高山族與越人先民在遺物方面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1980年,中國臺灣臺東卑南鄉發現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與百越族遺物非常相似。更令人驚訝的是,中國臺灣大坌坑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印紋陶器,與河姆渡的印紋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來的……這一切都說臺灣同胞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血脈相通。
最后,從行政區劃、文化淵源上來看,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歷朝歷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國時東吳國君孫權派大將軍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州(今中國臺灣)。元統一后,設立了澎湖巡檢司,管轄中國臺灣和琉球,中國臺灣正式為中央政權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率軍打敗了盤踞中國臺灣38年之久的荷蘭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復中國臺灣,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蜂擁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這塊寶地,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正式設置臺灣省。但隔十年之后爆發了甲午戰爭,腐朽無能的清政府被割讓給日本,直到1945年抗戰結束。
綜上所述,中國臺灣是祖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臺灣同胞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殷切地盼望中國臺灣回家,祖國統一,都希望看到中華民族團結和睦,祖國繁榮昌盛的那一天我們相信那一天為期不遠了。
承轉;剛才我們提到從明朝開始,列強就多次進犯中國臺灣,他們主要是看重了中國臺灣之“寶”。
活動:請大家閱讀p3,課文“美麗富饒的寶島”及圖6.24,分析、討論回答以下問題:
1.簡要概況中國臺灣自然環境的特點。
2.中國臺灣之“寶”主要指中國臺灣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說說中國臺灣有哪些農林產品,分析中國臺灣的自然環境對農林產品分布的影響。
3.看看中國臺灣有哪些重要的礦產資源。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讀圖方法。
提問:小組代表發言,組員補充。
歸納講述:中國臺灣島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為全省最高點,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國臺灣西部及東部狹窄的沿海地帶。
中國臺灣島屬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年均溫20ºc一22ºc,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節分配較均勻。島上河流眾多、水量豐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較短,最大河流為濁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溫暖濕潤的氣候和面積廣闊的山地孕育了中國臺灣島豐富的森林資源。中國臺灣山脈海拔較高,從山下至山上氣候的垂直分異明顯,使得中國臺灣森林樹種十分豐富,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其中樟樹是中國臺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中國臺灣西部平原氣候溫暖濕潤,土壤深厚肥沃,成為稻米、甘蔗、亞熱帶熱帶水果的主要區,因此中國臺灣有“海上糧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的美譽。
中國臺灣島四面環海,還有豐富的漁業和鹽業資源,因此中國臺灣又有了“東南鹽都”的美稱。
從圖上我們還可得知,中國臺灣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煤、鐵、石油、天然氣、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