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復習
4.1 旅游活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一、旅游活動的三要素
旅游者
旅游資源
旅游業
旅游主體
旅游客體
旅游媒介
具備的條件:動機、時間、金錢能滿足旅游者娛樂、享受以及其他方面的需要,實現其旅游目的的一切事物和現象包括:旅游交通、食宿、通信、購物、娛樂等方面的服務 二、旅游活動的發展歷史階段
古代旅游
近代旅游
現代旅游
旅游需求
個體需求
群體需求
大眾需求
產業特征
前產業化階段
初級產業化階段
高度產業化階段
1841 1950 (一)現代旅游的發展是社會發展推動的結果 ①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局勢日趨穩定,新的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迅速發展。經濟的繁榮和社會安定,使人們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強。 ②交通條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機的出現,使世界各地的距離日益“縮短”。(二)現代旅游的特點 1.旅游主體的大眾化。 2.旅游空間的擴大化。 ①科學技術和交通運輸的發展,使世界距離日趨“縮小”。 ②人們求知、探秘和搜奇欲望的增長。 3.旅游方式和內容的多樣性。 4.旅游目的的娛樂性。 據統計,在全部現代旅游中,以娛樂、消遣為目的的旅游占絕對優勢。三、旅游活動的作用(一)滿足人類需求 由生存需要——基本發展需要——高層次的享受需要(如旅游等)(二)促進經濟發展 旅游業是世界重要的產業之一,并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支柱之一。 1.發展進口旅游,能增加國家的外匯收入。 2.發展國內旅游業是回籠貨幣、穩定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3.發展旅游業能夠擴大就業。 旅游業基本上是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性行業。需要資金少,而勞動量大,以及技術限制少,人員培訓期短等特點。 4.發展旅游業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帶動的相關產業有:酒店、餐飲、交通運輸、建筑、商品貿易、金融等第三產業的發展,農產品加工、建材、交通機械等工業部門,以及為旅游業培養各類服務管理人員的旅游教育的發展。(三)擴大交流 古代 —— 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下西洋、馬可·波羅的東方之行。 現代 —— 不同地區人們之間科技切磋、文化交流、商務往來等,無論是出游還是接待旅游者,都會增進了解,擴大交流。 4.2 旅游資源 一、旅游資源的分類 按旅游資源的本質屬性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分類核心意義自然景觀地質地貌景觀氣候氣象景觀水文地理景觀生物景觀地貌景觀對探險獵奇、游樂、療養等性質的旅游人文景觀有具體形式:建筑景觀、文化藝術景觀、風土民情無具體形式:氣氛建筑景觀更多地表現在教育性(知識的、文化的)旅游方面。 問題:①黃山屬于哪一種類型的旅游資源?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分別屬于哪一類型?②路南石林、園林、碑刻分別屬于哪類景觀?二、旅游資源的特性(一)多樣性 自然 —— 多姿多彩的自然事物、變化萬千的自然現象等 人文 —— 豐富的文化遺產、千差萬別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二)非凡性 在同類中,具有非凡特點的事物或者現象,才能成為旅游資源。非凡性越突出,對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價值也就越高。(三)可創造性:指人文景觀 歷史 —— 如北京故宮。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文物古跡,都是人類當時根據不同的目的建設和創造的,只是隨著旅游業的興起和發展,它們才具有旅游資源的價值和功能。 現在 —— 如深圳的“錦繡中華”。50年代以來隨著旅游業在世界范圍的迅速發展,人們根據旅游者的心理和需要,更加主動地、有意識地人工建設和創造了大量的旅游資源。(四)長存性 許多旅游資源與地球、人類社會同始終,具有長存的生命力。理論上說,旅游資源的使用是無消耗性的,可以反復使用,并且使用次數越多,其價值越大。 不同性質的旅游資源還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自然景觀具有季節性、地域性;人文景觀具有可變異性、可移動性等。三、旅游資源的價值(一)美學價值 —— 主指自然景觀 美學價值是自然風景區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二)科學價值 —— 主指自然景觀 ①眾多的風景名勝區,在地學上具有某種典型性。 如國際上—— 夏威夷的火山;東非大裂谷;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地貌。 中國 —— 泰山、廬山是斷塊山;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喀斯特地貌;黃山是典型的花崗巖地貌;長江三峽是典型的河流峽谷地貌。 ②許多名山、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是生物資源豐富的地區。 ③風景名山對于研究高山氣候、山地垂直自然帶、云霧的成因等(三)歷史文化價值 —— 主指人文景觀(四)經濟價值 旅游資源的使用,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目前,旅游業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產業之一。 4.3 旅游景觀的欣賞(一) 一、選擇觀賞位置 距離、角度、俯仰的變化造成了透視關系、縱深層次、視野范圍的差別,產生不同的美感。 觀察對象最佳位置舉例千峰萬壑(峰巒)遠距離俯視武陵源群峰(圖4.9)江河的曲線、湖海的礦景遠距離俯視岳陽樓與洞庭湖(圖4.11)、黃鶴樓與長江、滕王閣與贛江、大觀樓與滇池峽谷、洞、一線天近距離觀看科羅拉多、長江三峽、桂林蘆笛巖等小的湖、沼、池塘近距離觀看略瀑布適當距離仰視黃果樹瀑布(圖4.10)尼亞加拉瀑布山水組合乘船長江三峽、桂林漓江(圖4.12)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的觀賞點黃山石猴觀海、路南石林阿詩瑪、廣東肇慶七星巖二、把握觀賞時期 時間、天氣、季節的變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1.季節的選擇 北方地區的一些山水風景最宜夏季觀賞,越往南,觀賞季節越長,華南地區四季皆宜。 問題:我國南方地區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黃山、廬山等)什么季節觀賞最適宜?為什么? 2.天氣的選擇 游覽海拔較高的風景名山,選擇雨過天晴的時候最佳,為什么? 3.許多景象要在特定的時間出現,要求旅游者確切把握時機。 例如:錢塘江大潮 —— 宜選擇農歷初一、十五青海湖的候鳥 ——每年4月,大量候鳥飛到青海湖,5月產卵孵化,6月下旬開始飛走。因此這里觀鳥的最佳時機是5月份。 另有海市蜃樓、峨眉山佛光、大理的“蝴蝶會”(4月15)、傣族潑水節(3月3)等。三、抓住景觀特點 不同的景觀有不同的特點,所蘊藏的內涵和給予人們的觀感也不同。 例如:自然景觀中 —— 山景有山景的特點,游覽泰山、黃山、華山、峨眉山、青城山要抓住它們的特點分別是雄、奇、險、秀、幽。 人文景觀 —— 欣賞園林景觀要抓住園林建筑的特點,才能體會出造園者的匠心和園林的意境。 園林景觀常見的構景手法有: 1.主配。園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 主景——應鮮明突出,這是園林整體效果成敗的關鍵。主景區是全園景觀中的精華所在,也是園林游覽過程中的高潮。 配景——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2.層次。障景法、隔景法等都可達到豐富景觀層次的效果。 障景法隔景法(分實隔和虛隔)在園林中的位置園林的入口處或園林中相對獨立景區的入口處園林內部分隔障礙物假山、屏風、竹林等墻、廊、樹籬、殿堂等目的運用欲露先藏、欲揚先抑的藝術手法,以達到山重水復的效果實隔與障景相似。虛隔造成隱約顯現而難窺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豐富景觀層次3.框景。 障礙物:門框、窗框、洞框作為取景的畫框 目的:把景象框限在框中所看到的范圍,有意識有目的地優化組合審美對象,達到純真、精煉、集中的景觀美。 4.借景。 借園外的風景來襯托本園的景色,以擴大園景。例如杭州西湖,妙在借三面云山一面城。問題一、指出“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 構景手法 答:借景法。借園外的景色,來襯托滿園的春色和一支紅杏。問題二、(教材89頁圖4.16)活動第2題 大觀園入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