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復習
4.4 旅游景觀的欣賞(二) 一、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1.我國自然風景區最大特色之一 ——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 ① 寺、廟、亭、閣、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觀,布局、設計的基本思想是因勢、得體,使人文景觀起到與自然協調,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事例:寺廟與塔 寺廟塔地理位置位于山麓、山谷、山間小盆地的茂林中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林地區,小山崗的脊線上或山麓湖邊人文含義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與佛教中宣揚的超脫于紅塵之外的思想一致。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緩的曲線,從而使塔成為景觀中的重要構景。例五臺山寺廟(教材圖4.17)大理三塔(教材圖4.18) ②詩詞楹聯、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文學藝術形式來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巧妙而和諧地聯系起來。 2.其他人文景觀的建設上表現出的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在我國古代園林建設:要求再現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例如 —— 我國北方園林與南方園林的對比(教材圖4.19和圖4.20) 北方皇家園林南方私家園林建筑特色規模宏大。建筑色彩濃重,以紅黃為主色調規模較小。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為主色調自然與人文的和諧顯示出皇權的尊榮富貴,又與寬闊整齊的地形、多藍天白云的氣候特點相輝映迎合園主追求閑適寧靜的心理需要,又與水鄉風光、濕潤的氣候特點融為一體 ③ 風俗民情 —— 一定地區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果,是旅游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西雙版納的熱帶風光和傣族風情內蒙古草原風光與蒙古族風情等二、以情觀景 只有以情觀景,才能深刻感悟自然的美。(一)中國的山水畫、山水詩在世界文化中獨樹一幟(教材圖4.21)(二)以情觀景的具體要求 1.綜合感受——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 2.發揮想象—— 泰山、黃山、華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點分別是雄、奇、險、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過想象才能感知。 3.移情與景,情景交融—— 4.登山涉水,求質求真—— 三、景觀觀賞的其他要求1.觀賞前,查看有關資料(例如景觀介紹、導游圖),對景觀加以全面了解。 2.觀賞過程中,觀賞項目、活動方式、觀賞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節奏,將觀賞與思考結合 起來。其原因是: ①適應建筑、園林以及一些風景區的結構布局的節奏韻律。 ②滿足感官的需要,又能適應心理上的需要。有助于在整個觀賞過程中保持飽滿的情緒。
4.5 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一、旅游活動中的環境問題1.環境污染 旅游活動是一種消費活動,會產生各種廢棄物。(旅游是一種社會經濟活動、是一種物質文化生活、是一種生活消費活動) 大氣污染 —— 旅游交通的發展和各種能源的使用 水污染 —— 各種旅游設施排除的污水固體廢棄物污染 —— 旅游者亂拋垃圾等(教材80頁圖4.25) 這些問題危害當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2.對動植物資源的破壞 旅游地居民從事旅游商業活動,不適當地使用當地的動植物資源,例如捕殺珍禽異獸、濫伐森林、亂挖草皮等,會造成生態結構失調。 3.對背景環境的破壞 ①道路、停車場、旅店、餐館等服務性設施的修建 ②旅游者的參觀游覽、生活娛樂等活動 4.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①旅游者的踐踏、觸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 ②少數旅游者不文明的行為(教材80頁圖4.26) 5.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二、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一)游覽價值 1.旅游資源的質量 —— 是否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或者歷史文化價值,旅游資源的游覽價 值首先體現在旅游資源的質量上。 2.旅游資源的集群狀況 —— 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孤獨的景點,無法與其他景點共同構成景 觀群,這樣的資源游覽價值也不大。 3.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 —— 所要開發的資源在景觀特征上雷同于鄰近的景點,其游覽價 值也會下降。(二)市場距離 概念 —— ①市場距離即旅游資源分布地與旅游消費市場(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②經濟距離指游客從出發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發地所用的時間和費用。(用圖表示如下) 出發地目的地時間 + 費用經濟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