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承轉:豐富的資源,優越的位置為中國臺灣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們來了解中國臺灣的經濟特點。
板書:二、經濟特點:出口導向型經濟
(請大家讀圖6.28)講述:20世紀60年代以前,中國臺灣的經濟一直以農業和農產品的加工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大家看圖,上世紀五十年代,農產品和農產加工品的出口比例遠大于工業產品,但從60年代以后,中國臺灣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條件,重點發展了出口加工工業,形成了“進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經濟。大家從圖6.28上可以明顯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業品直線上升,而農產品和農產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在中國臺灣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轉:那么,大家思考過沒有,中國臺灣發展出口加工業的優勢在哪?
活動:請大家讀圖6.27,分析回答剛才所提問題。
提問,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講述:中國臺灣經濟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飛速發展,一躍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四小龍”之一,得益于以下幾個有利因素:1.中國臺灣地肥水美,物產豐富。從基礎產業到工業原料都為經濟的騰飛創造了條件;2.中國臺灣是個海島,有許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3.60年代后,中國臺灣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同時中國臺灣人口稠密,這為中國臺灣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廉價而又素質很高的勞動力;4.60年代后,中國臺灣擴大了開放力度,吸納了大量外國資本,為經濟的騰飛提供了資金保障;5.為加速經濟發展,中國臺灣還大力建設了大量出口加工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如“中國臺灣硅谷”——新竹科學園。請大家閱讀p,。材料。
承轉:在以上優勢條件的推動下,中國臺灣經濟發展很快,那么中國臺灣工業主要分布在哪幾個城市呢?
活動:請大家閱讀圖6.30,回答以下問題
1.中國臺灣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哪幾個城市?
2.這幾個工業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這種分布特點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條件的影響?
提問,學生回答。略。
中國臺灣工業主要分布在臺北、臺中、高雄等位于中國臺灣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這種分布特點的形成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從地形來看,這幾個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農業發達,這為城市的形成、工業的發展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2.從開發歷史來看,西部與祖國大陸隔海相望,相距較近,是大陸移民首先到達,最早開發的地區;
3.由于西部地區自然條件優越,移民又先到達,因此西部開發歷史悠久,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這也促進了城市和工業的發展;
4.這幾個城市多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運便利,高雄是中國臺灣最大的港口,這為中國臺灣原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總之,工業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這些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臺灣的產業結構也在不斷變化。
活動:請大家閱讀圖表6.1,完成表下兩題。
(1小題要求學生用鉛筆在課本上完成)
學生畫圖,分析。教師指導,檢查。
提問2,中國臺灣的產業結構有何變化?
學生回答,略。
講述:從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問,中國臺灣的三大產業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第一產業持續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較大,下降了近2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是波動小幅度上升,第三產業升幅較大,目前是三類產業中所占比例最高的,達63.1%。比1965年上漲了將近20個百分點。這再一次說明60年代以后,中國臺灣的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