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爭霸教案
師:前面我們講到,戰后初期,美國憑借經濟、軍事方面的優勢,推行全球擴張的霸權政策。那么,赫魯曉夫追求與美國平起平坐,讓美國承認蘇聯擁有與美國同等的權利去主宰世界,這實質上是一種什么政策呢?
生:(回答)
師:根據以上的分析,請你歸納出美蘇爭霸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生:(歸納總結)
師:外交戰略和實力對比的變化,直接影響了美蘇爭霸局面的形成,而其中,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是美蘇爭霸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美蘇爭霸形成的時間是50年代后期。
師:那么,美蘇爭霸的情況如何呢?蘇聯能否真正做到同美國“平起平坐”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美蘇爭霸的概況。
二、美蘇爭霸的概況
師:美蘇爭霸從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經歷了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由于不同的外交戰略和實力對比的差異又表現出不同的態勢。
請說出美蘇爭霸第一階段的時間,并概括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什么?
生:(閱讀教材,然后回答問題)
1.第一階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緩和又緊張(師生共同分析緩和方面的三個事例)
師:50年代中期,對奧和約的簽定,結束了二戰后奧地利被美、蘇、英、法四大國分割占領的局面,奧地利成為中立國家。對奧地利而言,這是它現代史上的一大轉折。條約給奧地利帶來了持久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但更重要的是,條約對世界局勢特別是歐洲局勢的緩和起了積極作用。西方國家認為,這是蘇聯的一次實質性讓步,東西方關系開始“解凍”。
第二個事例是蘇聯承認聯邦德國,1955年蘇聯和聯邦德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蘇聯承認聯邦德國是面對現實的一種選擇,它改善了蘇聯在國際上的形象,壯大了蘇聯“和平攻勢”的聲勢;同時,也使西方難以回避民主德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實。
第三個事例是赫魯曉夫第一次訪美。赫魯曉夫是第一位訪問美國的蘇聯最高領導人。1959年9月,赫魯曉夫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馬里蘭州的總統療養地戴維營進行了會談。赫魯曉夫的美國之行沒有取得什么實際成果,但他認為這本身就給人以美蘇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事物的印象。實際上,戴維營會談是蘇聯推行蘇美合作外交戰略的重大行動,它反映出美、蘇兩大國戰略地位的微妙變化,美國實際上承認了蘇聯與美國同是超級大國的事實。
師:緊張方面的事例有兩個:“柏林墻”的修筑和“古巴導彈危機”。(電腦顯示“柏林墻”畫面,引導學生回憶有關的簡單知識)
“柏林墻”是德國分裂和歐洲分裂的標志,是東西方冷戰的象征!鞍亓謮Α敝饍蓚星期后,蘇聯撕毀美、蘇兩國為期三年的禁止核試驗的協議,恢復了一系列核試驗。美國也不甘示弱,肯尼迪總統下令恢復地下核試驗。美、蘇雙方之間核軍備競賽迅速升級。
師:有沒有同學了解“古巴導彈危機”?
生:(如了解,可簡單敘述)
(電腦多媒體動態顯示古巴導彈危機的經過“蘇聯秘密向古巴運送導彈”——“蘇聯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美國實行武裝封鎖”——“蘇聯撤走導彈”,教師適當講解。)
師:(1)蘇聯為什么在古巴設置導彈?(2)蘇聯為什么能夠在古巴設置導彈?(3)蘇聯在美國的戰爭恐嚇下,乖乖地運走導彈,這說明了什么?
生:(在教師引導下回答)
師:經過此次較量之后,蘇聯決心全力發展核武器,導致兩個超級大國新的激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