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也可以用問題總結:現代中國教育事業是怎樣走過來的?你從中能總結出哪些經驗和教訓?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利用投影,或計算機、幻燈片展現古今中國科技發展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成就,如古代的、近代的、現代的、教材上的,從而闡述輝煌科技成就。引導啟發學生思考科技的發展為什么離不開教育?從而使學生明確科技與教育的重要關系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對教育的學習。
案例二 在介紹探索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時,投影下列材料,加深閱讀、理解、鞏固。
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輸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辦好。
──鄧小平的《關于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
材料二,我知道科學、教育是難搞的,但是我自告奮勇來抓。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
—鄧小平的《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問題》
材料三,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大批人才。我們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
──在中共十四大上的報告
回答:
(1)據材料一、二,鄧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與現代化建設三者之間的關系的?
(2)依據材料三,歸納報告的主要觀點。
(3)簡要概括上述三則材料的相同觀點。
〔答案(1)發展教育為科學研究提供人才;科學和教育的發展是現代化建設的基礎。(2)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都離不開教育,要優先發展教育。(3)把發展教育看成實現現代化的關鍵環節!
案例三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以毛澤東、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集體的英明領導,尤其是鄧小平的高瞻遠矚,豐功偉績。用投影或計算機展示鄧小平高屋建瓴的英明決策方針。
△面對“四人幫”的干擾破壞,鄧小平義正詞嚴:“我們有個危機,可能發生在教育部門,把整個現代化水平拖住了!
△在1977年8月全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面對清華大學教學質量很差,鄧小平尖銳地指出:那就應該稱做“清華小學”、“清華中學”。
△1983年國慶節,鄧小平為北京景山學校成立20年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鄧小平曾經深情地說:“我們也希望中國出現一大批三四十歲的優秀的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和其他各種專家。”“也只有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才能帶動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
△1985年5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鄧小平深刻地闡述道,“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10億人口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這次會議沒有合影留念,鄧小平同志提議把錢省下來搞教育,閉幕式只有短短的18分鐘,鄧小平同志講話只用了13分鐘。
△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南方與各地黨政負責同志談話時再次指出:“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號召全黨全社會通力合作,“為加快發展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多做實事”。
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上述對文革前17年教育的估計對不對?為什么?試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