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民教育事業的發展教案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文革對教育沖擊
①各地大中學校停課,教學秩序混亂
②初期,中小學招生基本停頓,高校停止招生。
③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2、“教育革命”
①領導體制:工宣隊進校,貧下中農管校。
②教學體制:“開門辦校”,縮短學制
③高校招生:招工農學員,辦“七二一”工人大學。
3、高校恢復招生(1970)
①對象:工農兵
②方法: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復審結合。
③影響: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
4、文革對教育的影響:
嚴重影響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和現代化事業的發展。
三、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
1、教育界撥亂反正
時間:文革后
標志:恢復高考
2、教育體制改革
(1)1983年鄧小平提出三個面向
(2)1987年十三大
教育成為優先發展的目標
3、科教興國戰略(1995)
(1)背景:教育在推動經濟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2)意義:是應對時代挑戰和中國現代化建設實際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什么是科教興國?
“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二)教育事業突飛猛進
1、原因:
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
2、成就
(1)教育立法進步較大
(2)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制
(3)中等教育實行普教、職教并舉。
(4)改革高校教育體制
本課概述
新中國成立后,確立社會主義教育方向,建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文革十年教育事業遭到重大打擊,教育質量大幅下降,民族文化素質下降。進入新時期確立包括撥亂反正、三個面向、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科教興國及教育立法等有力措施,使教育事業迅速走上健康發展的軌跡,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奠定堅實基礎。
課堂鞏固
1、新中國成立后,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是a
a. 制定新的教育方針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 倡導“兩種教育制度” d. 培養少數民族干部
2、中國教育事業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是在b
a. 過渡時期 b. 十年探索時期
c. “文革”十年時期 d. 改革開放時期
3、以法律形式正式將新中國教育為人民大眾服務性質確定下來的是b
a、1957年2月《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b、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為人民服務》
4、建國初期科技發展的原因不包括c
a、海外留學人員大量回國,投身國內建設 b、國家大力培養科技人才
c、國家明確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d、1956年,成立科學規劃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個“向科學進軍”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