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八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教案
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電話、電報屬于哪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2)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人類的文學和藝術的發展有何表現?
三、問答題
23、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文學發展的歷史背景是什么?這一時期取得了哪些主要文學成就?
24、19世紀以來,歐洲美術領域涌現了哪些杰出的藝術大師?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什么?
專題八鞏固練習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b d a b b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b d b b d d a b
解析:8: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產生于19世紀中葉,此時,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法等國相繼完成,資本主義制度在逐步鞏固的同時,自身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社會矛盾的尖銳化在文學領域表現為對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這種批判就是批判現實主義思潮。
19:任何藝術作品都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也是藝術家表達自己思想的一種手段。畢加索作為西班牙的畫家,面對德意法西斯的暴行,用自己的畫筆作武器向世界人民揭露法西斯的侵略行徑,創作了震動世界畫壇的名畫《格爾尼卡》。
二、材料解析題
21、(1)印度人,他是亞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標志著東方文學作品已經被世界所接受。
(2)屬于現實主義;這一時期的歐美作家有:法國的羅曼•羅蘭;美國的馬克•吐溫、歐•亨利、杰克•倫敦、德萊塞、海明威。
(3)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類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結束以及相繼而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以及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等,都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精神生活,為文學的創作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解析:本題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同一時間層面上考查了亞洲和歐洲的文學成就,同時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2)表現:①出現了后現代主義文學流派;②美術方面:盛行行動繪畫;③音樂方面:出現了搖滾樂;④新的傳播方式和藝術形式電視和電影出現并迅速流行。
三、問答題
23、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國的聯系,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文化在經過激烈碰撞后逐漸打破了隔離的堅冰,取得了共同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等,都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精神生活。
成就:法國: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太陽照舊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德萊塞《嘉莉妹妹》、《美國悲劇》、馬克•吐溫、歐•亨利、杰克•倫敦;印度:泰戈爾《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日本:川端康成《雪國》、《千紙鶴》、《伊豆的舞女》;俄國:高爾基《海燕》、《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解析: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要清晰地區分不同時期的不同文學流派產生的各自背景。
24、庫爾貝:《石工》、《奧爾南的葬禮》,莫奈:《日出•印象》,凡•高:《向日葵》、《星月夜》,羅丹:《青銅時代》、《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