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明清的宮殿、皇家園林和陵墓第1課 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宮
②中和殿,在三大殿中____最小,供皇帝在大典前作__________之用。
③保和殿:在建筑上采用了_____法,每年____皇帝舉行盛宴,也舉行科舉制重的_____,殿后面有最大的御路石__________。
3、嚴謹富麗的內廷建筑:內廷是皇帝和家眷的_____區。后三宮是_____、______、_____,后三宮的兩側是眾妃嬪居住的________,西六宮南側是_______。坤寧宮北面是______,是專供游樂的地方。
4、藏品豐富的文物寶庫:故宮是國內最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________所在地。
5、世界建筑藝術的瑰寶:①建筑思想:除了滿足帝王_____、_____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突顯_________;故宮布局井然有序,突出了一條貫穿南北的____線,突顯出主次分明的封建_____秩序。②建筑特點:整體氣魄宏大,在細部裝飾上非常____,__色和__色構成了故宮的主色調。
三、教學設計(教案)
(一)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筑群
1、故宮的修建:
時間: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
歷史沿革:是明清兩朝的皇宮,歷代雖有改建和擴建,仍基本保持原有的格局未變,明朝14位和清朝10位皇帝先后在住在這里,統治中國長達491年。
2、故宮的位置:
明清北京城有三重——宮城(紫禁城)、皇城、京城。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平面呈長方形,四邊城墻各有一門,南門為午門,北門為玄武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
3、故宮的布局
故宮建筑講究“中軸布局,左右對稱”,從午門到神武門形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中軸線。以乾清門前的廣場為界,分為南部的外朝和北部的內廷兩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飽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是文華、武英兩組宮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召見群臣及發布命令的場所。建筑風格多疏朗雄偉,富有陽剛之美。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稱之為后三宮,后面是御花園,兩側分別是東西六宮和慈寧宮等,是皇帝及家眷的生活區。建筑風格嚴謹富麗,具有陰柔之美。
4、故宮的設計思想
①遵循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封建傳統禮制:如太和、中和、飽和三大殿附會“三朝”制度;五門制度;左祖右社制度;前朝后寢制度;中軸對稱。
②布局上體現陰陽五行學說:如外朝在前,為陽, 內廷在后,為陰。外朝多用一、三、五等奇數,內廷多用偶數。
(二)疏朗雄偉的三大殿
1、三大殿及三臺
三大殿是外朝宮殿的主體建筑,最初名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清代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加上東邊的文華殿、西邊的武英殿合稱“外朝”。
2、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代表封建皇權的核心,是三大殿中規模最大/氣勢最雄偉/裝飾最華麗的宮殿。明清兩代,每年的元旦、冬至、萬壽節(皇帝生日)以及皇帝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派將出征等重大活動,皇帝啟用太和殿。
3、中和殿:規模最小,主要用于皇帝大典前短暫休息的地方。
4、保和殿:舉行宴會和殿試的地方。殿后面的云龍石雕。
(三)嚴謹富麗的內廷建筑
1、乾清門廣場及乾清門:紫禁城外朝與內廷的分界線。
2、后三宮:跨過乾清門,自南向北依次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統稱“后三宮”,臺基只有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