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明清的宮殿、皇家園林和陵墓第1課 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宮
清雍正以后皇帝的寢宮移到乾清宮西邊的養心殿,乾清宮只用于皇帝平時召見大臣。坤寧宮也只在皇帝大婚那兩天使用,平時多用做敬神的場所?滴趸实鄢錾跂|邊的景仁宮,乾隆和道光也在那里度過了他們的皇子時代。晚清時的慈禧太后之所以被稱為“西太后”,是因為她在入宮時曾居住在西邊的儲秀宮,并在那里生下同治皇帝。
宮殿建筑功能上的要求都是強調獨夫之尊,顯示封建統治權的威力。總是以天地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為象征。如乾清象天,坤寧象地,日精象日,月華象月。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年興建安徽鳳陽中都時,曾將宮城之左一小山稱為日精山,其右一小山名為月華山。北京宮城左右無山,遂在宮中置日精、月華二門,以象征性地模仿祖制。據載,元大都宮殿正朝左右有日精六、月華門,明代鳳陽中都的日精門、月華二山之名或即仿元大都之名。
東西六宮象征十二星辰。在東西六宮的后面各有四合院的五所建筑。東六宮后的叫乾東五所,西六宮后的叫乾西五所。這兩組建筑是眾多的皇子居住的地方。把這些房子象征天上的眾星,這些象征日月星辰對稱建筑組合,一齊來拱衛圍繞著象征天地的乾清宮、坤寧宮。
內廷之后是宮后苑。后苑里有歲寒不凋的蒼松翠柏,有秀石疊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收藏文物100萬件
游覽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筑藝術;二是觀賞陳列于室內的珍貴的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的1/6,其中有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寶。在幾個宮殿中設立了歷代藝術館、珍寶館、鐘表館等,愛好藝術的人在這些無與倫比的藝術品前,往往久久不忍離去。設在故宮東路的珍寶館,展出各種奇珍異寶。如一套清代金銀珠云龍紋甲胄,通身纏繞著16條龍,形狀生動,穿插于云朵之間。甲胄是用約60萬個小鋼片連結起來的,每個鋼片厚約1毫米,長4毫米,寬1.5毫米,鉆上小孔,以便穿線連結。據說,為制造這套甲胄,共用了4萬多個工時。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的創造,是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初建時被奴役的勞動者有工匠十萬,夫役百萬。紫禁城里每一塊磚瓦,每一座殿宇,都滲透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在當時社會生產條件下,能建造這樣宏偉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同時,為了修建故宮,也給勞動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時,大多采自四川、廣西、廣東、云南、貴州等地,無數勞動人民被迫在叢山峻嶺中的原始森林里,伐運木材,不知奪去了多少人的生命。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遠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區。每塊石料往往重達幾噸甚至幾十幾百噸,如現在保和殿后檐的臺階,有一塊云龍雕石重約250噸。不知又有多少采石和運石民工在采運過程中就此傷殘和喪生。
故宮大事記
* 14xx年(永樂十四年),明成祖頒詔遷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
* 1420年(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 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
* 1459年(天順三年),營建西苑。
*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