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6.3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案
但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不可能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并且在發展過程中會使矛盾進一步加劇,最終加深資本主義經濟的停滯趨勢。20世紀80年代以后,美國里根政府開始采取減少國家對經濟干預的政策。
二、市場經濟中的“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
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具有混合經濟的特征,即一方面依賴市場機制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政府通過計劃、管制、財政貨幣政策等促進宏觀經濟的增長和穩定,調節市場的不足,各類主要市場的演化軌跡通常是兩只手共同努力的結果,一只是“看不見的手”,現代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亞當•斯密用這只手概括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另一只“看得見的手”,主要指政府主管部門對市場的調控和干預,代表人物凱恩斯。面對著迅速發展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希望一種新經濟學,要反對自由放任主義,主張國家干預主義;凱恩斯適應這一趨勢,他主張政府對經濟的積極干預,突出了政府赤字支出對總需求的擴張作用,認為在總需求不足,即經濟陷入產出水平遠遠低于潛在產出水平的狀況下,如果政府增加其購買量,總需求就會增加。在現代經濟中這兩者都占據重要地位,兩只手的痕跡更是所在皆是。1929年,波及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來臨,美國損失慘重。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開創了看得見的手(政府)和看不見的手(市場)共同作用于經濟的混合經濟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市場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干預這只“看得見的手”聯合起來,共同影響經濟,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時得以發揮。
【學法導航】
1.資本主義經濟的問題應當立足于當時資本主義經濟的實際運行狀況去尋找原因。
2.“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是對戰后乃至當今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體制調整的一個總結。20世紀30年代以后資本主義突破自身的發展困境,在保持資本主義根本制度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對經濟運行機制的調節,經濟獲得了迅速和長足的發展。
3.資本主義國家三大領域的調整與經濟發展:(1)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協調勞資關系,緩和社會矛盾;(2)不斷調整經濟政策,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以保障經濟高速發展;(3)不斷調整國家間的矛盾,實現國際領域的經濟合作。
4.應當運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其運行機制是隨著客觀條件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理解資本主義經濟的新變化和新特點。
5.人類社會發展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努力學習、吸收其他民族和國家發展經濟的經驗,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小資料】
瑞典“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
瑞典“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是瑞典社民黨政府上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建立和完善起來的,在消除貧富差距和穩定社會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為低收入家庭支起了保護傘。瑞典有兩大類低收入家庭。一類是單親家庭。由于離婚率高,全國有15%的18歲以下兒童生活在主要由母親維系的單親家庭中。而瑞典婦女從事的又大多是商業零售和衛生看護等低收入工作。工資本來就不高,再由其單獨維持家庭,負擔自然不輕。瑞典另一類低收入家庭是養老金不高的單身老人家庭。瑞典是長壽國家,社會老齡化問題較嚴重。在瑞典,子女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老人的一切由社會負責。上世紀30年代出生的克里斯蒂娜老人便是許許多多單身老人中的普通一員。她每月經濟來源主要有保證養老金和住房補貼兩項,支付房租、飲食、服裝、衛生用品以及其他雜支之外,也有所結余。對于這些低收入家庭來說,兒童補貼和住房補貼對維持收支平衡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僅如此,低收入家庭還與其他家庭一樣,享受著免費教育和醫療等其他一系列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