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學生物教案:《有絲分裂》
有絲分裂的前期,我們首先來看染色質的變化,比較前后兩幅圖,我們會發現,前期細胞中出現了染色體,這是染色質螺旋纏繞,縮短變粗的結果。另外前期細胞中的核膜、核仁消失了,而且從細胞兩端發出了很多絲狀結構,我們把這種絲狀結構稱為紡錘絲,眾多的紡錘絲形成了紡錘體。我們用兩句話來總結一下前期的特點,那就是出現染色體、紡錘體,核膜、核仁消失。這里,老師教給大家四句口訣,來幫助同學們理解和記憶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分裂前期的口訣為“膜仁消失顯兩體”。膜仁指核膜和核仁,兩體指染色體和紡錘體。
有絲分裂中期細胞的特點主要在于染色體的變化,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在紡錘絲的牽引下排列在赤道板上。赤道板是一個與紡錘體縱軸相垂直,并將其平分的一個平面,是假想出來的,實際上并沒有這種板狀結構的存在。另外,中期染色體的形態比較穩定、數目比較清晰,是進行染色體觀察及計數的最佳時機。那么中期特點的記憶口訣是什么呢?“形定數晰赤道齊”
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為兩條子染色體。染色體平均分為兩組,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分別移向細胞兩極。細胞兩極這兩套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完全相同,而且每一套染色體與分裂前親代細胞中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也相同。由于著絲點的分裂,每條姐妹染色單體稱為一條子染色體,所以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點裂數加均兩極”
當這兩套染色體分別到達細胞的兩極后,每條染色體逐漸變成細長的染色質絲,同時,紡錘絲消失,出現了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染色體包圍起來,形成了兩個新的細胞核。這時候,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現了一個細胞板,細胞板由細胞中央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新的細胞壁。最后,一個細胞分裂成了兩個子細胞。歸納一下,分裂末期的特點有三點:1、核膜、核仁重新出現。2、紡錘體消失,染色體變回絲狀的染色質3、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現細胞板,進而形成新的細胞壁!皟上麅涩F重開始”,兩消指的是染色體和紡錘體消失,兩現指的是核膜核仁重現,重開始是指新形成的子細胞大多數進入下一個細胞周期的分裂間期狀態。
學習完了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我們再來學習一下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同學們參照這幅圖,比較一下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和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哪些不同點,我們找同學來說一下他有什么發現?(同學回答)恩,請坐,這位同學說他發現動物細胞比植物細胞多出來兩個中心體,還發現動物細胞中沒有細胞板。事實上,的確是這樣的。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與植物細胞的基本相同,不同點有兩個,分別在前期和末期:首先,前期中紡錘體的形成不同。動物細胞有中心體,每個中心體由兩個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組成,中心粒在間期倍增,成為兩組。在進入分裂期后,兩組中心粒分別移向細胞兩極。在這兩組中心粒的周圍,發出無數條放射狀的星射線,兩組中心粒之間的星射線就形成了紡錘體。而植物細胞中紡錘體是由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形成的。其次,在分裂末期細胞質分成兩部分的方式不同。植物細胞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現細胞板,并向四周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把細胞分成兩個子細胞。動物細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細胞板,而是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最后把細胞縊裂成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