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基本結構1
第三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2課時)
一、 教學目標:
【知識】:闡述細組成胞膜的成分
了解細胞膜的功能
【技能】:設計實驗證明細胞膜的存在。
二、 教學重難點:細胞膜的成分、功能是本課的重點;使用實驗的方法驗證細胞膜的存在是難點。
三、 教學用具:ppt幻燈片、實驗材料
四、 教學準備:要預先準備動物的血液稀釋液體。
五、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引入
(二)細胞膜的成分
(一) 細胞膜的功能
(四)練習
教師活動
提出問題:生物體都一個共同的特點,身體與外部的環境總是怎么樣的?
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也有結構使細胞和外界隔絕開來,那就是細胞膜。(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是細胞膜而不是細胞壁)如何在顯微鏡下區別細胞和氣泡?
(幻燈片展示哺乳動物紅細胞膜各種成分含量),細胞膜的主奧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質,磷脂最豐富。蛋白質的作用和糖類的作用
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割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腎上腺素對心臟細胞的影響、精卵識別、敵我細胞識別;胞間連絲(最好找到圖片)。
(略)
學生活動
回答問題(生物體和外部環境是隔絕開來,體內體外的物質不能隨意進出)
第2節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2課時)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舉例說出集中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簡述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技能】: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情感】:討論細胞中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部分與整體的統一性
二、 教學重難點:幾種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本節重點,而難點是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和制備臨時裝片,觀察線粒體。
三、 教學用具:ppt,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型
四、 課前準備:
五、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 引入
(二) 幾種細胞器
(三) 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
(四)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教師活動
由初中學習細胞質的知識層次引入,細胞器最早是由于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的小的反光點而被發現的。以問題啟發學生:一些學生已經看過的細胞器:在細胞質中,除了看到細胞核以外,還看過那些有形態的結構?
細胞之所以能完成如此多的生理功能,(可以舉一些例子,如分泌,保持形態,運動等)都是依賴各種復雜的細胞器互相配合而完成的。
展示圖片,簡單講解幾種細胞器及其分工:線粒體(旁欄部分);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再展示動物、植物的亞顯微結構圖片,提出問題,還能找到哪些細胞器。
表格總結細胞器及其功能(補充雙層膜、單層膜;提醒學生注意細胞結構與功能適應)
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
以蛋白質的分泌為例子,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在核酸的指導下,合成各種氨基酸,這些氨基酸在內質網中連接成肽鏈,并初步進行折疊和包裝后,以囊泡的形式運送到高爾基體,在高爾基上,蛋白質被進一步修飾和包裝,再以囊泡的形式運送到細胞膜內側,最后被分泌到細胞外。這個過程需要消耗有線粒體提供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