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1節 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北師大版)
第三章 第1節 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北師大版)
教學目的
1、察和識別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2、說出顯微鏡的各部分結構,學會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方法;
3、模仿、練習制作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嘗試繪制細胞結構間圖;
4、檢索、收集和整理有關顯微鏡技術發展的資料,撰寫小綜述報告。
教學重點
1、動、植物細胞結構與功能;
2、認識和使用顯微鏡;
3、臨時裝片的制作。
教學難點
1、有關細胞結構的基本概念,如線粒體、葉綠體、染色質等;
2、使用顯微鏡;
3、臨時裝片的制作。
課時安排 4課時。
教學方法
觀察、自學、討論、交流、實踐、
板書設計
第1節 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一、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活動“練習使用顯微鏡”
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
2、學習使用顯微鏡
二、構成動物體的細胞——活動“觀察人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三、構成植物體的細胞——活動“觀察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
四、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
學生學校情況
學生在小學時沒有使用過顯微鏡,對利用顯微鏡觀察生物材料具有很大的興起。但由于顯微鏡的數量有限,無法人手一臺,始終是缺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以活動“練習使用顯微鏡”為中心,利用學生學習的興起,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敢于嘗試。課前預習。完成下表:
標題 練習使用顯微鏡 34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驟
討論 1、 顯微鏡的使用包括哪些步驟?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取鏡安放、對光、放置玻片標本、觀察、收放。
注意:金屬部分用軟布擦干凈,鏡頭用擦鏡紙擦干凈。
2、 視野中“上”字是否倒置,其物象比實際大小放大了多少倍?
倒置,實物邊長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
面積放大倍數=邊長放大倍數×邊長放大倍數
3、 若視野中“上”字位于左上方,怎樣操作才能將其移至視野中央?
應向左上方移動。
復習提問: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2、其中說生物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這個結構基礎一般指什么?(細胞)
引言: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命的奧秘,就必須認識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怎樣觀察和研究構成生物體的細胞結構呢?絕大多數細胞微小,不能用肉眼觀察,科學家們常常使用什么來觀察研究細胞呢?(顯微鏡)下面我們來認識和學會使顯微鏡。
自學:學生分組,合作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并以書p34的內容和顯微鏡結構圖進行自學。逐一認識顯微鏡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后,學生之間互相提問各部件的名稱及作用,以此檢驗自學過程,爾后,學生1---2人上講臺進行演示,一問一答,其余學生進行評價。
接下來,練習使用顯微鏡。學生以書p35的內容觀圖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了解每一步驟,并逐一動手實踐,進行操作練習。例如,如何調節光線強度,如何調節低倍物鏡,如何調節高倍物鏡等等,讓學生在操作中了解顯微鏡的有關結構,并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可請同學上講臺演示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教師在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的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操作的規范性,注意顯微鏡的保護,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