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異性免疫
第2節 免疫
一、
知識方面:
(1)了解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和功能;
(2)識記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
(3)理解抗原和抗體的知識;
(4)理解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以及兩者的關系。
教學重點:
(1)抗原和抗體
(2)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
教學難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
教師承上啟下引入新課:關于特異性免疫具體是怎樣發揮作用的是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特異性免疫
教師用攝像頭展示:中國古代種人痘和詹納種牛痘的圖。使學生了解古代中國人通過穿患者的衣服、用痘痂研細吹入鼻孔的方法預防天花,這在防治傳染病方面是一大創舉,而詹納的工作開創了免疫療法的先河。
教師提問:為什么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由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結構很相似,牛痘病毒進入人體后刺激人體產生的抗體與天花病毒進入人體后刺激人體產生的抗體相似,所以能用牛痘病毒刺激人體產生對抗天花病毒的抗體。我們就把天花病毒、牛痘病毒都稱為抗原。
1.抗原。通過上面的分析得出抗原的概念是:凡是能夠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或效應細胞,并且能夠和相應的抗體或效應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的物質,就叫做抗原。
教師提出啟發性問題:(1)由上述抗原的概念分析抗原有哪兩種性能。(2)是否人體內部和外界環境中各種各樣的物質都是抗原?(3)抗原具有哪些性質呢?(4)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與自身成分發生免疫反應嗎?為什么?
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學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分析討論上述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擴展相關知識,明確如下問題:①抗原有兩種性能,即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免疫原性是指能夠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或效應細胞;反應原性是指能夠和相應的抗體或效應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兼備這兩種性能的物質叫做完全抗原。如病原體、異種動物血清等。只具有反應原性而沒有免疫原性的物質叫做半抗原。如青霉素、嗎啡等。但半抗原如果和大分子蛋白質結合后就可成為完全抗原。例如,嗎啡和蛋白質結合就有了抗原性,能夠刺激細胞產生對嗎啡特異的抗體。把嗜嗎啡者的血液取出一滴,用特異抗體鑒定,就可根據有無抗體——抗原反應而確定此人血液中有無嗎啡,是不是吸毒者。②并非人體內部和外部所有物質都可以成為抗原。③抗原應該具有如下性質:
第一,異物性:一般說抗原與機體之間的親緣關系越遠,組織結構差異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強。各種病原體、動物蛋自制劑等對人都是強抗原;同種異體也用異物,也有免疫原性;自身成分在胚胎期未與免疫活性細胞充分接觸過的物質也具有免疫原性,如精子、腦組織、眼球晶狀體蛋白和免疫球蛋自的獨特型抗原,都屬自身抗原。另外,外傷和癌變細胞也能成為抗原。
第二,大分子性:相對分子量小于6 000的物質一般無抗原性;不能引起免疫反應。一般說來,蛋白質的抗原性強于多糖,寡糖和低聚精、脂質均沒有抗原性,不能刺激動物產生抗體。
第三,特異性:一種抗原只能與相應的抗體或效應t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這種特異性取決于抗原物質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學基團,即抗原決定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