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異性免疫
④人體的免疫系統一般不會與自身成分發生免疫反應。但當自身細胞因某些特殊憎況(如外傷、癌變等)而發生改變后,免疫系統會與這些細胞發生免疫反應。
2.抗體。教師介紹抗體的發現過程:
(1) 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家們在實驗中發現,用細菌或其外毒素給動物注射,過一段時間后,該動物的血清中出現一些有防御作用的保護性成分。(2)在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用電泳法鑒定,證明抗體是一種球蛋白。(3) 1959年科學家對抗體的結構進行了研究,證明它是由四條肽鏈組成,借二硫鍵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y”型的四鏈分子。不同的抗體某些部分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決定抗體的特異性。
學生根據以上資料歸納總結:
抗體的概念:機體受抗原刺激后產生的,并且能與該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體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組織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兒在一定時間內可由于獲得母體乳汁內的抗體而獲得免疫。那么,抗體是由哪里產生的呢?
3.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教師提供科學研究過程:
(1)用大劑量的射線照射大鼠,殺死其淋巴細胞和其他白細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2)給上述大鼠分別輸入各種類型的白細胞,發現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細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復免疫功能。
提問:上述實驗能證明什么?結論: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教師提供科學研究過程:(1)用大劑量x射線照射去掉胸腺的小鼠,小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2)此時如果輸給小鼠來自胸腺的淋巴細胞,免疫功能雖得到恢復,但仍與正常小鼠不同,即不能產生游離于體液中的抗體。(3)如果在x射線照射后不輸給小鼠來自胸腺的淋巴細胞,而輸給來自骨髓的淋巴細胞,去胸腺小鼠的細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復,但產生抗體的功能卻得到一定恢復。(4)如果同時給x射線照射過的去胸腺小鼠輸入來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細胞,小鼠就可恢復全部免疫功能。(5)將新生小鼠的胸腺切除,小鼠仍能住長發育,對某些抗原入侵仍有一定的產生抗體的能力,即仍能發生有所減弱的體液免疫反應,但卻失去了細胞免疫功能,(6)做器官移植時,如果切除小鼠胸腺,移植器官較易停留在小鼠體內;如果將小鼠胸腺的淋巴細胞再輸給去胸腺小鼠,免疫功能又得到恢復,而移植器官又被抵制。
學生分析上述實驗得出結論:胸腺內的淋巴細胞和骨髓中的淋巴細胞在免疫中起不同的作用,分別稱為t細胞和b細胞。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以下內容:(1)淋巴細胞的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2)分化:在中心淋巴器官。造血干細胞在胸腺分化成t細胞。造血干細胞在骨髓分化成b細胞。
(3)分布: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結、脾、扁桃體等。(4)免疫系統的組成。
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結等。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等。體液中的各種抗體和淋巴因子等。
三、學習新課
4.體液免疫(1)概念:靠抗體實現的免疫方式就稱為體液免疫。(2)過程:體液免疫的過程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指導學生分成若干個自學小組,結合課本上“體液免疫的示意圖”自學相關內容,然后由學生提出小組內不能解釋的疑難問題,列在黑板上,作為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內容。這些問題可能是:①抗原既然已經被吞噬細胞吞噬,是怎樣把其內部隱蔽的抗原決定簇暴露出來的?②細胞之間是怎么呈遞這些抗原的?③記憶細胞引起的二次免疫有什么特點?④抗體是怎樣把抗原清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