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異性免疫
為幫助學生理解體液免疫的過程,有條件的學校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參考相關資料,制成計算機課件,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教師可適當擴展如下相關知識:
(1)感應階段:指抗原進入機體與b細胞相互作用的過程。①少數抗原的抗原決定簇與b細胞表面的受體分子結合,從而直接刺激b細胞使之活化長大并迅速分裂。②多數抗原要先經過吞噬細胞無特異性的吞噬后,一些抗原分子穿過吞噬細胞的細胞膜而露到細胞表面,夾在吞噬細胞本身的組織相容性附合體分子的溝中。t細胞中有一類助t細胞,不同的助t細胞表面帶有不同的受體,能識別不同的抗原。那些能識別吞噬細胞表面組織相容性抗原加上特異的抗原分子結合物的助t細胞,在遇到這些吞噬細胞后,就活化分裂而產生更多有同樣特異性的助t細胞。b細胞表面也帶有組織相容性附合體,可和特異的抗原分子結合。上述特異的助t細胞的作用是刺激已經和特異的抗原分子結合的b細胞,使之分裂分化。這一b細胞依靠助t細胞和吞噬細胞而活化的步驟,比第一個不需要助t細胞參與的步驟作用更強大。
(2)反應階段:指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應b細胞和記憶細胞的過程。所謂效應b細胞也稱漿細胞,一般停留在各種淋巴結中,它們產生抗體的能力很強,每個效應b細胞每秒鐘能產生2 000個抗體,可以說是制造特種蛋白質的機器。漿細胞的壽命很短,經過幾天大量產生抗體以后就死去。抗體離開漿細胞后,隨血液淋巴流到全身各部,發揮消滅抗原的作用。記憶細胞的特點是壽命長,對抗原十分敏感,能“記住”入侵的抗原。如果有同樣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時,記憶細胞比沒有記憶的b細胞更快地做出反應,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效應b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
(3)效應階段:指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而發揮免疫效應的過程。在該階段抗體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體的結合而失去對寄主細胞表面受體的結合能力,因而不能侵入細胞。
②有些細菌產生的毒素,如白喉毒素、破傷風毒素,可因抗體的結合而不為細胞所接受,因而無效。
③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質,抗體的結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細胞上的,抗體的結合就使這些細胞凝集成團而失去活動能力,例如血液凝集。
④補體反應:補體是存在于血清、體液中的蛋白質分子,在正常情況下沒有活性,只有在發生了免疫后,才陸續被激活,其終產物是使細菌等抗原的外膜穿孔而死亡的破膜復合體。
⑤k細胞(殺傷細胞)的激活:抗體可以促進血液中的另一種細胞,即殺傷細胞活躍起來,其表面受體能和抗原表面的抗體結合,將抗原殺死。除k細胞外,巨噬細胞以及中性和嗜酸性粒細胞也同樣可被抗體激活,殺死抗原。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上述體液免疫的過程,并引出細胞免疫的內容:體液免疫能利用抗體消滅外物,但病毒和其他蛋白質顆粒等外物一旦侵入細胞或被細胞吞入(如吞噬細胞),抗體就無能為力了,這時就需要細胞免疫發揮作用。另外,寄生的原生動物、真菌,外來的細胞團塊,如移植器官以及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細胞都能引起細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