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4節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第4節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一、知識結構
二、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
2、說出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
說出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解決方法]
⑴播放一些生物之間信息交流的音像資料,或上網查詢相關資料。
⑵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的四則資料。
2、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
同上。
[解決方法]
同上。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方法
討論分析法。
六、教具準備
圖片、資料。
七、學生活動
1、組織學生討論、分析相關資料。
2、閱讀教材。
八、教學程序
(一)明確目標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導入:信息在自然界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是事物再現的一種普遍形式。在人類社會中,信息往往以文字、圖像、圖形、語言、聲音等形式出現。在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也存在著信息傳遞。
[問題探討]教材p105,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題。教師指出:研究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是生態學的研究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信息與物質、能量一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生閱讀教材p105——106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生態系統中的物理信息?舉例說明之。
2、什么是生態系統中的化學信息?舉例說明之。
3、什么是生態系統中的行為信息?舉例說明之。
教師總結歸納:信息傳遞一般有三個基本環節:信源(信息產生);信道(信息傳輸);信宿(信息接收)。多個信息過程相連就使系統形成信息網,當信息在信息網中不斷被轉換和傳遞時,就形成了信息流。信息只有通過傳遞才能體現其價值,發揮其作用。
注意:⑴物理信息的來源既可以是無機環境,也可以是生物,只要可以被生物體接收,并傳遞相關信息即可。
⑵科學實驗表明,昆蟲、魚類以及哺乳類等生物都存在能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信息素(外激素),它能在生物同種個體之間傳遞信息,性外激素是信息素的一種。
⑶動物的行為信息豐富多彩,復雜而獨特。
⑷外激素一般是由昆蟲的體表腺體分泌到體外的一類揮發性物質,作為化學信號來影響和控制同種的其他個體,使它們反應。由于外激素起著在個體之間傳遞化學信息的作用,因此也叫信息激素。昆蟲外激素有多種,目前研究較多的是性外激素。
性外激素是成蟲(多為雌性成蟲)的腹部末端或其他部位的腺體所分泌的一種外激素。性外激素的作用是引誘同種異性個體前來交尾。人們可根據這種原理來防治有害昆蟲。例如:為了消滅大量害蟲,可在昆蟲交尾生殖高峰期,多處噴灑性引誘劑,干擾其正常交尾,降低交尾成功率,降低交尾成功率,從而大大量減少害蟲數量。
[資料分析]教材p106——107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之。教師總結歸納:
1.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類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例如:蝙蝠對周圍環境的識別,取食與飛行,幾乎完全依賴于聲波;有些植物,像萵苣、茄、煙草的種子必須接受某種波長的光信息,才能萌發生長;自然界中,植物開花需要光信息刺激;許多動物都能在特定時期釋放用于吸引異性的信息素,以完成生殖等等。由此可見,個體的生存與種族的繁衍都離不開信息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