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深化與成篇
3. 追問
所謂追問,就是多問幾個為什么。即圍繞“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去設置問題,展開議論思路。
例文:
堅忍——我追求的品格
我不敢說自己是一個堅忍的人;但堅忍,確實是我追求的品格。
幼時,讀小說《牛氓》的連環畫,主人公亞瑟的堅忍就讓我激動不已。亞瑟流亡XX年,經受了饑餓、苦役、毒打和種種凌辱,以致渾身傷殘,面目全非,但他獻身意大利的獨立和解放,抗擊教會,決不退縮,最后慷慨就義,悲壯之極。我國古代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的傳說,以及在“文革”中幾落幾起的偉人鄧小平,也讓我深深感動。我覺得,他們的最可貴之處,顯然也是堅忍。這種堅忍,意味著一種為了理想信念而執著奮斗,意味著面對挫折不屈不撓;堅忍,是鋼鐵意志與忍性戰斗精神的結晶。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也許我們難以回避失敗,但我們不能不追求堅忍。
我是貧困山區的一名“山里娃”,在我們這里,挑一擔水要爬兩道坡,下一條溝,但在12歲時我就開始自己干了。上初中,我每天要往返崎嶇山路十幾里,但從來沒有遲到過。考上縣高中后,我每半個月回家拿一次干糧咸菜,憑著這樣的“低消費”苦熬了三年。為了掙點“外塊”,我下煤窯推過“煤斗車”,到車站當過裝卸工。作為一名大山的孩子,大山使我飽嘗了歲月艱辛,也錘煉了我的堅忍。真的!在我們這里,為了生活,堅忍是你的必須;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你就必須堅忍。堅忍,才能使人吃苦耐勞而無怨無悔,遇到困難不消極悲觀。堅忍,也培養了我輕易不服輸的性格,并使我最終懷著穩操勝券的決心走進今天的考場。
我這樣說,并不是說自己已經有多么堅忍,比起前面那些志士仁人,我的堅忍不過是“小菜一碟”,而且,我人堅忍,只是生活壓力下自然的鍛造,遠遠不是奉獻社會的自覺追求。作為一名18歲的男子漢,我最欣賞的是那身漂亮的“國防綠”。所以,我的第一志愿是軍校,第二志愿還是軍校。軍校,將像一個紅色的搖籃哺育我成長;軍校,將像一個火熱的熔爐給我淬火加鋼;軍校,將在我心頭樹起理想的旗幟,讓我掌握在險惡環境中生存的過硬本領。這一切,也必然將我鍛造得更為堅忍。請祖國放心,今后,我有信心以更自覺的追求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戰士。當然,如果我失敗了,我也絕不氣餒;回到我的家鄉,我同樣會用大山給我的堅忍,開始新的追求……
(五)謀篇布局的能力
文章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而有物、成理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礎之上,這“序”就是結構。寫文章猶如建造房屋,揮毫著墨之前必須有一個合理的總體構想,寫作過程中遵循這構想,文章完成時體現這構想,而這一構想的形成過程就是謀篇布局能力的訓練過程。
1. 文章好的布局體現在合理的結構上,要使作文達到結構合理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完整性。
(2)嚴密性。
(3)層次性。
(4)靈活性。
首先,各種文體有其相應的合理的結構形式。
其次,文章結構既要會使用一定的結構形式,又要不拘泥于現成的結構形式,還要會創制新的結構形式。
2. 模式介紹:
(1)記敘文結構和情節。
<1> 結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① 縱式。主要按時間順序來組織材料,這種結構多適應于寫一件事。
a. 順敘。即依循事件發生、發展、變化等過程的“自然時序”進行敘述,開端、發展、高潮、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