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情要善于抓住重點》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義;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關系原理;能結合實例,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轉(zhuǎn)化的道理;以正反兩方面的實例,闡釋抓住重點、統(tǒng)籌兼顧的工作方法;并能用主次矛盾及其相互轉(zhuǎn)化關系原理,分析當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說明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實現(xiàn)社會的全面進步。
2.過程與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辨證思維的方法、比較分析的方法和運用哲學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中要特別突出矛盾分析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進一步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同時也要處理好“以學為主”和全面發(fā)展的關系,認識學會“彈鋼琴”的工作方法的價值。
【教學重點】
如何處理主次矛盾的辨證關系,即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又要學會統(tǒng)籌兼顧。
【教學難點】
理解復雜事物發(fā)展中矛盾的復雜性,及其矛盾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性。
【教學方式】
主要采用探究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前提下,師生共同研究有關實際材料,從感性材料入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感悟、理解、體會并最終運用相關的基本原理。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設置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化解學生的畏難情緒、導出本課的學習任務】:閱讀下面的小故事,思考“楚王為什么會一無所獲?”
楚王喜歡打獵,可總是很少收獲。
這一天,又帶著隨從到野外去打獵。他先讓官吏們把飛禽走獸都趕來,當飛禽出現(xiàn)
時,楚王彎弓搭箭正要去射。忽見左邊竄出幾只梅花鹿,右邊竄出幾只麋鹿。他改變主意,把弓一壓,又要去射麋鹿。一抬頭,又見一只漂亮的白天鵝從他頭頂上翩翩掠過,像一朵白云一樣。
楚王左顧右盼,眼花繚亂,想天上,又貪地上,一時慌了神。結果,一只野獸也沒有獵到。
【學生思考、討論】:(略)
【教師小結】:楚王面對的是一個較為復雜的事物──是打飛禽、白天鵝、還是梅花鹿、麋鹿──面對多種選擇、多個矛盾,楚王慌了手腳,沒能夠孤注一擲、逐一解決不同的矛盾,落得個一無所獲的結局。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復雜事物內(nèi)部的多個矛盾及其相互關系的問題。
【板書】:
一、辦事情要善于抓住重點
講授新課:
【分析提問】:事實告訴我們,現(xiàn)實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復雜的。以同學們的生活為例,你們都面臨著那些矛盾呢?
【學生思考回答】:多個(學習與娛樂休息、自己與同學老師、多門功課的協(xié)調(diào)等等)
【教師概括】:的確,在復雜的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如下圖(副板書)
我們將其分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板書】: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義
【閱讀教材106頁,結合“遼沈戰(zhàn)役”的錄像片自學思考】:
【教師呈現(xiàn)問題連續(xù)體】:
1.什么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2.你認為遼沈戰(zhàn)役中的主、次矛盾分別是什么并簡單分析理由?
3.在同一復雜事物內(nèi)部,是否存在著多個主要矛盾和多個次要矛盾?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概括】:
主要矛盾,就是由于它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因此我們把“這種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稱為“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