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量變質變原理教案
接下來在講量變引起質變的兩種情形時,對于第一種情形:數量的增減引起質變,由于這個知識點比較簡單。所以,我讓學生自己看書(課本p128第1段小字內容的例子),并請學生舉例說明,最后再概括總結。
對于第二種情形: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引起質變,由于這是一個難點,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決定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弄清這一知識點。首先通過再現眾所周知的 “田忌賽馬”的故事,讓學生知道,數量不變,順序變了也能引起質變。接著,我要求學生對這一知識點分組討論并比賽列舉事例說明。這就從較淺的層次上,使學生知道生活中廣泛存在因結構和排列次序的變化引起質變的情形;同時,在能力培養方面,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相互借鑒,并培養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團隊精神。然后,我就這一內容設置兩個問題以深化這一知識。第一個問題先聯系學生實際,要求學生結合這一知識談談“對學習有什么啟示”,通過討論,啟發、引導學生要合理、科學地安排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第二個問題聯系我國正在進行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要求學生談談“作為一個隴南人,你將怎樣為家鄉的發展出謀獻策?”,通過學生討論和多媒體展示的圖片,使學生明白我市正在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新一輪改革,目的都是為了引起質變,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同時也喚起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達到既教書以育人的目的。
也就是說對這一難點的處理,我理論聯系實際地設置情景,采取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大膽談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同時老師和同學對其觀點進行相互評價。這樣不僅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揮,而且師生共享探求知識的喜悅和樂趣,營造了一個民主、和諧、寬容的課堂氛圍。對于量變和質變關系的第二個內容,即,
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對這一內容的講解,主要是讓學生如何理解“度”的問題。這里我采用設問法,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在探索中找到答案。具體做法是這樣:利用課本“議一議”,結合第三課所學的知識我設置了一系列問題,即 “事物性質的變化由什么決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是什么關系”,“主、次方面是不是一成不變的”,“矛盾雙方會怎樣變化?變化結果如何?”對這些問題,我都采用先讓學生思考,回答,再由多媒體把答案顯示出來。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來龍去脈,體驗到探求知識過程的快樂,并在探求中生成新知識和能力。此外,我還借助多媒體顯示的宇宙速度示意圖,直觀形象地總結了“量變要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量變必須在一定的范圍內才能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
最后,通過回憶第二課的知識“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結合本課的知識,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最后一個知識點,即
3、事物是不斷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兩種狀態的循環往復,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的。由于這一點學生理解起來不難,教材也沒有展開,所以就點到為止。
(三)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我不是簡單地再現板書,而是通過老師置疑,學生解疑的師生互動來完成的。我先提出本節課需要掌握的知識有兩個“一”,兩個“二”,要求學生先概括總結,再由教師總結出“一對關系,一個規律,兩個含義,兩種情形”并通過多媒體以板書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不僅清晰地再現本節的內容,并再次強調重點、難點內容,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四)課后思考
聯系貪污腐敗的現實問題,通過一組漫畫,啟發學生思考,鞏固本節課的知識,而且通過這個思考題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的培養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也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