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c.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5. 《人民日報》載文指出,推動公民道德建設,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之所以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為( )
a.民族精神現在已不復存在 b. 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已成為建設小康社會的靈魂和核心
c.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唯一支撐 d.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
(二)非選擇題
16.材料一: XX年4月7日,北京奧運火炬在巴黎進行傳遞。極少數的分子干擾圣火傳遞,試圖從金晶手中搶走火炬,一邊拉扯金晶的胳膊,一邊毆打她。面對突如其來的沖擊,金晶用她那殘弱的身驅死死抱住火炬不放。“火炬在我手里,誰也搶不走!要想從我手中搶走火炬,除非從我尸體上爬過去。”金晶在巴黎街頭的一幕,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
材料二:XX年5月12日下午2:28,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8.0級強烈大地震,這是共和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地震災害發生后,國家兩次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指揮部署抗震救災工作,隨后他親赴抗震救災第一線。指出,中華民族具有偉大的民族精神,“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在經歷了1998年特大洪水災害、XX年嚴重“非典”疫情、XX年初嚴重雨雪冰凍災害之后,5月12日又遭遇了又一場異常嚴峻的挑戰。歷經磨難的中華兒女,再一次以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不屈不撓,頑強拼搏,取得了抗震救災的重大階段性勝利。在這次抗擊共和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面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新的時代精神,進一步增強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凝聚力。
閱讀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回答:
(1)從文化生活的角度,談談材料一中火炬手金晶的“感動”之處。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如何在上述材料中得到具體體現的?
17.(08通州二模)在我國傳統文化的百花園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歷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節,及凌云常虛心”的自然形態及豐富的精神內涵所傾倒,并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書卷與美談。
蘇東坡有詩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鄭板橋的題竹詩膾炙人口,百讀不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運用《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回答:
(1)有人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堅韌頑強的竹子,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請你說出這一觀點的合理性。
(2)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為什么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3)古人“竹文化”對你有何啟示?
例題:dcdab cdcdd ba
鞏固練習:dbbdc adcab addcd
1、(1)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體現了中國的民族素質,展示了良好的民族形象。(4分)
(2)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