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味文化》教學設計
2.〈合作探究〉
說說中學生為什么要做一個“有文化”的人?
〈形成意念1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會把人們引向歧途。
3. 〈合作探究〉央視《百家講壇》 于丹老師解讀《論語》播出后,社會影響極大,收視率再創新高,為什么?
4.春節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活動對社會有何影響?
〈形成意念2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綜合探究:
從超級女生 ---酸酸甜甜就是我--- 到蒙牛集團的巨大成功. 以文化為主題,結合當地實際,談談成功企業應該具有什么樣的企業文化?
結合于丹 老師解讀《論語》和中國春節這個傳統文化來討論文化的意義,認識文化的力量.
從學生身邊最熟悉的事例出發,回歸生活,留給學生一些空間和問題,自主學習、合作研究。
【課堂總結】:
如果說經濟生活的主題是物質財富的創造,政治生活的主題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題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提到 “文化” 一詞,我們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內涵,我們卻不一定懂得。本課就此提出問題:本課內容主要講述了文化的涵義以及文化的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而不是政治現象、經濟現象,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不是自然現象。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個人、民族、社會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我們要從中體會文化的涵義以及發展文化事業,特別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和意義。本課教學注重回歸生活,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把學生的主體作用與老師主導作用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看、說、問、析、辯、議、探”文化的方式對教材進行了恰當的處理,采用多種方法并結合征對性的練習來突破重、難點,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文化、體味文化、感受文化、理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