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一、學習指導
(一)知識網絡
(二)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有:識記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生價值實現與社會發展是統一的,以及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理解人只有在勞動和奉獻中才能實現人生價值,體驗人生幸福;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自我實現與社會發展、追求個性與奉獻社會是統一的。通過學習本課內容,學生要領悟和認識到,實現人的價值的正確途徑是勞動和奉獻,是個人與社會的統一,是艱苦奮斗。學生要努力培養自己熱愛勞動、奉獻社會和頑強拼搏的精神。
(三)學法指導
1.積極投身實踐。結合本課內容,學生要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在勞動和奉獻中體驗人的價值和幸福。
2.學習先進人物。先進人物都是在勞動和奉獻中,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在艱苦奮斗中實現人的價值的。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先進人物的事跡,努力向他們學習,尋找自身的差距,完善自我,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和精神動力,指引自己前進。
3.組織演講會。實現人的價值需要艱苦奮斗和自我磨礪,學生可以就人生旅途中的挫折與成功、曲折與前進、機遇與挑戰等問題舉行演講會。在演講中,互相激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知識點撥
(一)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勞動和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沒有勞動和奉獻就無所謂實現人的價值。
首先來看勞動。無論是物的價值還是人的價值,都是在人的勞動中創造的。可以說,勞動是價值創造的源泉之一。物有自身的屬性和功能,但它一般不會自動滿足人,只有通過人的勞動改造,才能使之滿足人,才能形成物的價值。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勞動的過程是創造價值的過程。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展示自己的本質力量,實現和證明自己的價值。
再來看奉獻。人不能只為自己勞動,更要為他人和社會做奉獻,人的真正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勞動和奉獻是統一的。奉獻要以勞動為基礎,沒有勞動就無所謂奉獻,奉獻體現在勞動中;勞動不能只為自己,要以奉獻他人和社會為引導。勞動與奉獻相結合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途徑。
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幸福就是一種對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的價值的體驗。沒有勞動和奉獻,就沒有幸福,勞動和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例題:馬克思說:“我們的生產同樣是反映我們本質的鏡子。”這句話直接表明( )
a.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 b.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價值
c.人的本質力量是在勞動中表現出來的 d.勞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勞動是一種“對象化”的活動,也就是說,人在勞動中把自己內在的智力、情感、意志等本質力量表現出來,使之成為外在“可見”的。沒有勞動,這些內在的本質力量就無法表現,人也就無法理解自己和肯定自己。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