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二)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
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自我實現與社會發展、追求個性與奉獻社會是統一的。只有在這種統一中才能實現人生價值。離開社會,脫離群體,人就無法實現人生價值;只顧自己,只講索取,也無法實現人生價值。
首先,社會為人們實現人生價值提供客觀條件。人們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這些客觀條件包括生存條件、發展條件、享受條件和工作條件等。這些條件都是社會提供的,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利用社會為我們提供的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自我、貢獻社會。
其次,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人的個性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之一就是追求有個性的個人,這里所講的“個性”不是指個人的怪癖和陋習,而是指能夠體現每個人獨特性的內在的東西。這種內在的東西只有通過人的勞動和貢獻才能表現出來,因此,人的個性也就表現為對他人和社會的獨特貢獻方式。沒有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就無法表現每個人的獨特之處,也就無法形成人的真正個性。我們要在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中追求自己的個性。只有這樣的個性才能脫離低級趣味,才能為他人和社會所認可。
例題:易卜生在給朋友的信中說:“你要想有益于社會,最好的辦法莫如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這表明( 。
①人生價值的實現必須有良好的社會環境②人生價值的實現有賴于人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③要實現社會價值最好先實現自我價值④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是統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生價值的內容和實現條件的理解。①不準確,良好的社會條件是實現認識價值的有利條件,但也有很多人在艱苦的社會環境中實現人生價值。③不正確,它割裂了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正確答案為d。
(三)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人生價值的實現既需要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也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該利用社會為我們提供的客觀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實現人的價值所應具備的主觀條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這里強調的是一種精神和意志狀態。沒有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意志,就無法克服困難,當然也無法實現人生價值。
其次,實現人生價值要努力提高個人的能力和素質。這些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解決各種問題,才能為他人和社會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再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指引。堅定的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是指引人前進的航標器,失去了堅定的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就會迷失自我,甚至走上歧途。
例題:一位教育家曾經指出:在每一位教師身上,都有一種創造性的“思想火花,它能熊熊燃燒起來,而在一些人身上,卻是奄奄一息,就要熄滅了”。上述材料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