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與納稅教案
河北省石家莊市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葆祥公司犯騙取出口退稅罪,判處罰金4.8億元;冀馳公司犯偷稅罪,判處罰金2700萬元;葆意公司犯偷稅罪,判處罰金600萬元;張葆祥犯騙取出口退稅罪、偷稅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與本案有關的高曉杰、周文斌、武秀海、冀慧等4名被告人犯騙取出口退稅罪,分別被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人士指出:葆祥公司騙稅案,是國務院打擊騙取出口退稅工作組在查處廣東潮汕地區系列騙稅案時發現并重點查處的案件,也是建國以來查處的涉案金額最大的國有企業騙取出口退稅個案。經過稅務機關、公安機關以及河北省有關部門長期細致的調查,經過有關司法機關的認真審理,此案終于水落石出。這充分顯示了國家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騙取出口退稅犯罪的決心。
●備課資料
◎關于稅收知識點的橫向聯系
(1)稅收對經濟活動的調節和監督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
市場經濟可以有效地調節社會資源的分配,引導企業按照社會需要組織生產經營,并且可以對商品生產者實行優勝劣汰的選擇。但是,市場經濟并非完美無缺和無所不能,因此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以實現“無形手,有形手,手拉手,向前走”的良好經濟運行狀態。國家的宏觀調控最重要的手段是經濟手段,而經濟手段中重要的杠桿之一即是國家以稅收為手段,通過對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率的確定和具體的稅收征管來調節經濟,從而促進生產發展、技術進步,實現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國家還可以通過稅收及時了解掌握經濟的運行態勢,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以及通過稅收了解企業內部的經營狀況,配合政法部門,維護財經紀律,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從而實現對經濟活動的監督。
(2)提高經濟效益是及時足額納稅的物質前提
一般而言,國家征收的大部分稅款不受企業經營成果好壞的影響。因此企業要依法及時足額繳納增值稅或營業稅和所得稅,其物質前提和基礎就是必須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所以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也就必須面向市場,遵循價值規律,依靠先進科技和現代化科學管理,走集約化經營之路。否則,就沒有經濟效益可言,更談不上依法繳納各種稅款。
◎對“稅收”認識的誤區
誤區一:公民納稅,國家受益
在各國,稅收作為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都是為國家實現其職能服務的。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機構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國家把勞動人民創造的財富以稅收的形式集中起來,不論是直接用于經濟建設、發展科教文衛事業,還是用于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防,都是為勞動人民的利益服務的,勞動人民是最終的受益者。
誤區二:稅收多少與企業經營效果相聯系
我國稅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即在征稅之前就通過法律形式,預先規定了征稅對象和征收數額之間的數量比例,不經國家批準不能隨意改變。作為企業,不論盈虧都必須依法納稅,稅款有相當大部分不受企業經營成果好壞的影響(如營業稅),這樣才能使國家財政收入得到切實的保障,使國家的職能得到充分發揮。
◎近幾年我國稅收增長情況
據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統計顯示,僅XX年的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累計完成5972.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增收997.18億元,是增收幅度最快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