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與經濟政治
【課前閱讀后總結本框要點】
1、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1) 相互影響: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會阻礙社會的發展。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的獨立性。
(2) 相互交融: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2、 文化與綜合國力:
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各國都在努力提高文化軟實力。
【重點問題探究】
1、材料一: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是改革開放30年綜合國力的充分體現。沒有改革開放積累起來的經濟實力,中國無法以國際一流水平的硬件舉辦如此規模的國際盛會。奧運場館建設投資約130億元,奧運會運行資金投入20多億美元;近7年間北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800億元,超過1978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3。
材料二: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優越性的充分體現。在籌辦和舉辦的過程中,各級各部門進一步發揮體制優勢,統籌協調,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做好各項工作,形成了萬眾一心參與奧運、奉獻奧運的良好局面。
材料三:在籌備和舉辦的過程中,北京奧運會形成了“五種精神”: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這些精神保證了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也必將促進全國人民今后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材料四:奧運會的召開,可視作中國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它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而不僅僅局限于經濟領域。奧運會使全世界第一次如此集中地聚焦中國,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將會因此擴大,這對中國經濟的長遠促進作用無法估量。
四則材料中可以看出文化與經濟、政治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我的記錄:
老師總結:
2、 美國的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20年前還居于第12位,現已上升到第4位,美國的影視業,已成為全美居于前列的創匯產業,與其航天航空業和現代電子業并駕齊驅。在美國400家實力最強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業。
美國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的變化說明什么問題?
我的記錄:
老師總結:
3、辨析:“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正確地揭示了經濟和文化之間的關系。(注:倉廩指儲存糧食的倉庫。)
我的記錄:
老師總結:
【課堂基礎鞏固】
1、改革開放30年來,各種新的事物在中華大地上不斷出現,各種新的思想逐漸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事實表明( )
①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②文化與經濟相互決定
③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9 廣東 多選)“超女選秀”節目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由此推動了“大眾選秀”節目的流行。這反映了“選秀”作為一種文化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