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質性
踐觀科學地揭示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我們應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追求和發展真理。
第四課探究世界的本質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
(1)自然界的物質性
(2)物質的含義
(3)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4)運動的含義
(5)靜止的含義
(6)規律的含義
(7)運動是有規律的
(8)規律是客觀的
◇理解
(1)世界的物質性
(2)自然界是物質的,不是上帝和神創造的
(3)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的區別和聯系
(4)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
(5)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6)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7)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8)規律的客觀性
◇分析
(1)聯系當前自然界中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說明自然界的物質性
(2)聯系我國當前的社會改革以及社會發展的狀況,說明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3)用課本知識分析,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4)結合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科學執政等社會熱點,說明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
2、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體會如何去理解一個哲學觀點,如何以基本事實為基礎進行哲學抽象,初步了解學習哲學的基本方法
(2)通過學習、體會、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收集和分析材料,培養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4)培養和訓練透過現象認識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值觀目標
(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能從世界本質問題上指出有神論的荒謬性,從根本上消除有神論的影響,初步樹立唯物主義的自然界、世界觀
(2)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規律觀
二、【重點、難點】:
1、世界的物質統一性證明
2、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
三、【整體感知】:
通過本課的學習,將有助于我們全面理解,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在本上都是物質的,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而物質又運動的,物質的運動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規律的,規律又是客觀的。
四、【方法點津】:
(1)運用比較分析法,理解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物質與運動、運動與靜止、律與現象的區別與聯系。
(2)通過社會調查,了解目前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在哪些違背客觀規律的現象。
五、【課文導語】:
對世界本質的認識,對人與世界的關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們在實踐和認識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發點。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明確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要求,是我們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
第一框題 世界的物質性
一、世界的物質性(第十七課時)
(一)、自然界的物質性
1.自然界是物質的。
◇課堂探究:天地萬物是上帝創造的嗎?聯系你所知道的有關地球起源的知識,明為什么上帝創世說是背離客觀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