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奮斗中實現理想
高二政治《哲學常識》第七課
7.3.3 在奮斗中實現理想
【重點】理想與現實的關系;理想的實現要靠艱苦奮斗;
【難點】理想與現實的關系;“艱苦奮斗過時論”是錯誤的;
【素質要求】
⑴知識方面:
識記:理想與現實關系原理;艱苦奮斗含義;
理解:理解理想在一定條件可以轉化為現實;
運用:運用理想與現實關系,說明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完成十五計劃理想,要艱苦奮斗,發揮主觀能動性,將理想變成現實;
⑵能力方面:
通過學習理想產生于現實的需要,源于現實,但又比現實高遠,是現實的發展方向;理想可以在一定條件轉化為現實。通過學習比較,可以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⑶覺悟方面: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在今天仍然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并在學習、生活中逐漸培養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
復習提問
上節課我們留了一個問題,即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區別和聯系,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同學們歸納得怎么樣了,哪位同學愿意把你歸納的說給大家聽一聽呢?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一為檢查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主要還是通過復習引出無論哪種理想的實現都要經過艱苦奮斗)
導入新課
理想——無論是最高理想還是共同理想,都是關于未來的藍圖和設想,為了實現共同理想并為最終實現最高理想打下基礎,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懂得只有在奮斗中才能實現理想。
三、在奮斗中實現理想(板書)
1.理想和現實的關系(板書)
首先,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板書)
提問: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根據這一點,理想屬于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因此它也是對現實的反映。無論是原始人求溫飽,還是奴隸要爭取人身解放、農民向往自給自足的太平盛世,以至無產階級渴望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都產生于現實的需要,是時代的產物。因此我們在樹立自己的社會理想、職業理想……時,也要從現實出發,要符合現實的需要。
那么,到了我們走向社會的時候,現實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呢?請同學們看投影片,有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在21世紀取得成功,學生們必須知道什么?”
(出示投影片)
下個世紀需要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應當具有知識能力、個人能力和國民能力。
知識能力:除了應掌握讀寫本領,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學科,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和實際操作能力之外,還應當學習并掌握信息收集和處理技術,同時,還必須對本國和世界的歷史現狀和地理情況有所了解,并掌握若干門外語。
個人能力:能夠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具備獨立思考、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自律意識,有責任感、道德標準和個人目標;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國民能力:理解多種文化,理解并尊重與己不同的宗教、風俗和道德觀;具備解決沖突和協商對話的技巧,對自己的行為應高度負責。
(教學建議:上述材料可制作成投影片,也可印成閱讀材料課前發給學生)
從中,我們可以大略了解未來社會對人才能力要求的基本內容,因此,我們在編織自己的未來藍圖時,就要順應它的要求,并開始從現在做起,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