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 第七課第三節第三框 在奮斗中實現理想
教師介紹:人類曾對浩瀚的宇宙有著無限憧憬,我國千年的飛天夢想,在幾代科技人員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大力協同、集智攻關下,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終于實現并不斷創新,中國人探測月球甚至火星,也將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中國正在由一個航天大國步入航天強國。
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轉化為現實的,怎樣的理想才有可能實現呢?(設問)
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積極向上,對社會有積極意義,有社會責任感,有益于他人,符合自身實際和社會實際,符合客觀規律等。
可見:我們對社會理想的追求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符合客觀規律。職業理想的選擇應該符合實際。(板書)
材料分析:北京打造宜居城市(目的是說明社會理想的追求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符合客觀規律)
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當然應該是一座適宜人居住的城市。堅持以人為本,建設宜居城市。2020年,北京將建成一座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宜居城市。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精神和身體健康的需要進一步得到滿足,人居環境、交通、上學、就醫等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進一步得到解決。宜居城市的理想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
職業理想在設計上要注意什么呢?(設問)
展示:上萬大學生“擠爆”某招聘會的圖片(目的是說明職業理想的選擇應該符合實際)
大學生就業難是當前社會的一個事實,其原因何在?(設問)
學生回答。
教師展示圖片:(大學生就業難原因之一)
教師歸納:職業理想的選擇應該符合實際。
展示材料: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在踏入工作崗位一兩年后由于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比例高達50%。以麥當勞為例,接收的大學畢業生都必須經過基層鍛煉,如到前廳去端盤子、刷廁所等,但往往實習三天就有人因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
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設問)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樹立的理想要崇高、科學和合理,理想一旦樹立,就對我們提出了律己的要求,指明了我們前進的方向,成為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從主觀方面看,要使今天的理想轉化為明天的現實,就需要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特別需要艱苦奮斗。
居里夫人──世界科學史上貢獻卓越的科學家,她的理想是用畢生的精力,獻身科學,讓全人類獲益。正是這個目標,使她大公無私,醉心于事業,有了“三克鐳”的感人事跡。
展示名言:
居里夫人說過:“理想的琴鍵,只有扣動奮斗的琴弦,才能秦出人生美好而動聽的音樂。”
播放《感動中國》人物黃伯云的一段視頻。
材料:
黃伯云事跡簡介
他從小“立志做一名科學家”。在出國留學美國的8年里,黃伯云刻苦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名譽與誘惑越來越多,然而,黃伯云始終沒有動搖,他深刻認識到,國家在當時經濟那么落后的情況下,送他們出國留學,是多么不容易。他十分理解“母親”──祖國的良苦用心,就是要他們學成歸國,報效祖國,改變祖國的落后面貌。因此,面對祖國的召喚,他毅然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舉家踏上歸國之途。一遍遍地推倒重來,一項項檢查、一點點琢磨,改進工藝、添加新的材料……,黃伯云花二十年時間研制出來的高性能炭/炭復合材料制成的飛機剎車片,目前,全世界只有英法美三個國家能夠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