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教學設計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教學設計[課標要求]
理解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弘揚民族精神的意義。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顯示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特點和偉大力量。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弘揚。
理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
分析:結合當今世界思想文化發展的實際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分析說明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人人都應該是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2、能力目標
①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感受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繼承者和弘揚者,從而更好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增強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之情。
②結合當今國際形勢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理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義,在實際行動中自覺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增強對社會主義祖國、中國共產黨的熱愛之情。
②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信在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能實現。
③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意識,保持民族氣節,維護民族尊嚴,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
[重 點]
①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
[難 點]
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
[教學方法]
啟發式、探究式教學為主,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學手段]
以課件為鏈接形式。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全班預習,并分成4個小組,分別探究4個主題,做到簡明扼要,實事求是,用簡易的課件形式匯報交流:
①探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內容;
②探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內容;
③為什么必須大力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④中學生如何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課 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互動復習:
①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是什么?
②為什么說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探究導入:
通過展示本框的第一個探究活動——“歡騰的中華世紀壇”,讓學生感受到中華世紀壇熊熊的圣火象征著中華民族精神之火越燃越旺。那么,我們的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板書)
(一)薪火相傳,越燃越旺(板書)
啟發遷移:
1、中華民族精神是怎樣形成、發展和豐富的?
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
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總是隨時代的變化而推陳出新,豐富和充實著自身的內涵。
從中國歷史上看,在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中,民族精神的價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個歷史時期,各族人民經過不斷充實、發展和創新,逐漸成為一種激勵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最強大力量。
2、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的?
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歷程之中,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