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學案)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無論從哪方面看,中國的抗日戰爭都是弱國打敗強國的典范。那么,貧弱的中國靠什么戰勝在經濟、軍事力量方面比自己強大數倍的日本帝國主義呢?從有形的國力來說,在于中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經得起長期戰爭的消耗。從無形的國力來說,則在于中國軍民有為保衛國家頑強奮戰的愛國主義精神作后盾。日本侵略者雖然可以蹂躪我大片國土于一時,但它不可能征服中國人民的意志,不可能打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
96
(三)(學案)祖國大廈的擎天柱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無論身在故土還是異國他鄉,每當聽到這雄壯激昂、催人奮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候,中華兒女深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驕傲,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便會油然而生,共同感受一種超越時空間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華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蘊和更深一層的內涵則是誠摯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燦爛文明的國家,我們偉大的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歷經磨難而自強不息的民族。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中華兒女不甘忍受恥辱,前赴后繼,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戰歌。今天,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個中國人的共同心愿。在我國歷史上,中華民族精神從來就是動員和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每一個炎黃子孫所應有的骨氣和膽識,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生動的詮釋。而中華民族精神則是中國革命勝利和建設的精神動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偉大的中華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