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尋找社會的真諦
(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p89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遲早回變化 ≠ 同步變化)
(2)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辯證關系:p90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2)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3、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p90
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它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基本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三)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p91
1、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2、社會歷史發展的實現途徑:
(1)社會發展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不斷地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從而推動社會歷史由低級到高級發展。
(2)在階級社會里,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對抗性矛盾。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3)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社會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矛盾。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動力。
可見,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在階級社會與在社會主義是不相同。
例5、(XX年廣東)從柏拉圖的《理想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烏托邦到康有為的《大同書》,都描述了一種美好的、終極的理想社會。這種思想()
a.肯定了人類社會存在的客觀性 b.沒有科學地表述人類歷史發展規律
c.反映了一種倒退的社會歷史觀 d.正確地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規律
例6、(不定選)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認識,正確的是()
a仍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b這一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
c.這一矛盾是對立的,需要通過階級斗爭來解決 d.這一矛盾要通過改革來解決
(四)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
1、人民群眾的含義:p93
2、原理的內容:p94
(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p95
(1)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2)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及其地位:
(3)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