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認識論教案
學生閱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課文中屬于現象的內容羅列出來,然后提問現象和本質、規律有什么關系?(屏幕顯示)
現象 本質
區別 個別的 一般的
多變、易逝的 相對穩定的
表面的,憑感覺器官即可把握 內在的,要靠抽象思維去把握
聯系 聯系密切,不可分割:現象是本質的現象,本質總要表象為現象,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我們如果看到部分現象,肯定抓不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如果我們基本上了解了事物繁榮諸多現象,能不能說是認識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呢?(舉例:亞里士多德與伽利略的對話,分析以后歸納思想)
對事物現象的 認識有助于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但不等于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因為現象能夠為感覺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質規律又通過現象表現出來,本質只能由理性思維去把握。所以,理性認識依賴與感性認識,堅持著一點,就是在認識論中堅持了唯物主義。
(2)從認識的程度、水平來說,認識需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正確的感性認識只是如實地反映了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片段,因而相對于事物的整體、本質及其發展規律來說,這種認識的正確性和可靠性程度就降低了。因為現象是本質和規律的 表現,只有深入到事物內部,抓住本質和規律、抓住諸多現象的根據,反過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現象。所以說,感覺到了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它。(屏幕顯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
區別 是對現象的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 是對本質的認識,是認識一的高級階段
是以感覺、知覺、表象等具體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 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等抽象思維反映事物
具有具體、生動、形象的特點 具有抽象性、間接性的特點
聯系 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
都是人的認識,其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二者在實踐的基礎上統一起來。
因為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更深刻,所以,我們更應該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理性思維對現象進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即堅持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這就是認識論中辯證法。
(3)從認識的作用來看,只有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才有可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要注意兩個觀點。一是認識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二是僅指“正確認識”。關于真理、理論、科學理論三個概念,講清概念即可,不必做過多解釋。(概念省略)
為什么真理、科學理論對人們的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真理、科學理論的性質,決定了它能夠預見事物發展的方向,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因而對人們的實踐活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讓學生思考并討論:
正確的理性認識——系統化、理論化的真理性認識——科學理論——鄧小平理論——改革開放政策——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功。
歸納:總之,本質和規律是內在的根本性東西,人們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更高級的認識,正確的理性認識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因而,認識的根本任務在于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和規律,人們的感性認識應當上升為理性認識。